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寧縣南義鄉馬泉村的興瑞達大麥蟲養殖場,一股溫熱的麥麩氣息撲面而來,一排排飼養盤裏,大麥蟲在麥麩與白蘿蔔片間上下翻爬,沙沙作響。養殖場負責人鄭海彥正在觀察大麥蟲生長情況,適時調節溫度、濕度條件,並給大麥蟲喂食麥麩、白蘿蔔和菜葉等。
大麥蟲又稱超級麵包蟲,富含蛋白質,是名貴寵物的活餌料。它有蛹期、卵期、幼蟲、成蟲4個生長周期,飼料以麩皮和混合配方飼料及蔬菜、瓜果的下腳料為主,雌蟲每5天産卵1次,5天后即可成為幼蟲,幼蟲經過120天左右的生長期即可成為商品蟲。
鄭海彥的大麥蟲養殖場目前有佔地520平方米的養殖區,配套辦公區、蟲糞房、飼料房,安裝了空氣能取暖機、切菜機、篩蟲機等十多&設備,養殖母體甲殼蟲、幼蟲、成蟲1萬餘盤。“大麥蟲投資小、收益快、回收期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2021年7月,我們建了養殖場,引進種蟲養殖,同時與各公司簽訂訂單,銷路不愁。”鄭海彥説。
養殖場依託北川萬畝瓜菜示範帶和甘肅鴻源蟾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蔬菜-蛋白蟲-水産品(蟾蜍)-廢棄物利用”的生態循環種養農業,每年可為蟾蜍養殖提供成蟲飼料30余噸。養殖場與湖南省海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出口銷售協議,年可提供成蟲幹品60噸以上。今年9月,養殖場又與新加坡簽訂5噸成蟲幹品出口訂單,目前已完成2噸。
“按照目前的銷售情況,預計今年可以銷售成蟲100多噸,産值可達260余萬元,純收入100萬元以上。”談到未來,鄭海彥信心滿滿地説,“下一步,我們要擴大養殖規模,增建500平方米養殖區,母蟲增加至200盤,養殖托盤增加至2萬餘盤。” (慶陽融媒記者徐雅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