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安全,地為根本。近年來,和政縣聚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持續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日,走進和政縣松鳴鎮大山莊村的坡耕地治理工程施工現場,推土機、挖掘機來回穿梭,一邊開挖一邊平整,現場一派繁忙。
項目負責人楊堆倉告訴記者:“今年9月中旬,項目正式開工,為了不損傷地裏的農作物,我們待村民搶收後再進行整體施工,加班加點搶抓工期。目前,全縣4個鄉鎮共有33&機械分點同步作業,力爭12月中旬完成4000畝的治理面積。”
經過治理,往日零散、破碎的坡耕地,陸續變成了層層疊疊與高低錯落的梯田。得益於坡耕地治理項目的實施,大山莊村村民馬志明家裏的20多畝坡耕地,土地平整了,面積也增加了,曾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逐漸變成了保水、保田、保肥的“三保田”。他高興地説:“以前,我們的這個地是山地、坡地,不好種,也沒有路,今年黨的好政策來了,地推平了,路也修好了,以後種地方便了。”
深秋時節,在和政縣關灘溝生態清潔小流域示範創建工程區,昔日的老河道經過治理後河道通暢,碧水潺潺。該項目的建成,使流域內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河道基本保持良好生態狀態,行洪安全,同時明顯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水源涵養功能。鄉親們説:“這才是鄉村溪流該有的樣子!”昔與今的反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注腳,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動體現。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南部濕潤,發展生態修復有優勢;中部基礎良好,實施生態清潔性流域+有前景;北部土層厚、坡耕地儲量大,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坡耕地建設有潛力’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努力構建梁峁頂水保林戴帽、山坡經濟林+梯田圍裙、侵蝕溝道谷坊穿靴、灘地開展護岸鋪毯的治理體系和格局,全方位開展水生態環境建設,為助力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更多水保力量。”縣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董淵説。
近年來,和政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新時期治水思路,狠抓項目建設,強化監督執法,縱深推進了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抓手的水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今年面上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平方千米,全縣水土保持率達到81.47%,呈現出了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侵蝕強度減弱、水保率增加的良好勢態。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