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社區食堂用餐
在七里河區,短短的15分鐘就能“圈”出幸福:離家百米的幼兒園、飯後散步的公園、家門口的商業街、轉角可見的菜市場……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半徑範圍內,打造多業態集聚型社區服務圈,滿足居民各種日常生活需求——這,就是15分鐘便民生活圈。
家住七里河區曦華源小區的謝先生先到樓下的菜市場買菜,再到街對面的藥店買藥,隨後去旁邊的菜鳥驛站取幾個快遞,最後到十幾米外的超市買點日用品,15分鐘不到,謝先生便提着大大小小的購物袋,滿載而歸。謝先生的便利生活,是七里河區吳西街社區“15分鐘生活圈”便民惠民的生動體現。
“買個菜的工夫順便就把頭髮剪了。”家住敦煌路街道光華街附近的居民劉大爺説,“這裡剪髮只需幾塊錢,乾淨衞生。”自從敦煌路街道光華街愛心便民服務點的理髮店開業以來,他每次都來這裡剪髮。記者看到,除了理髮服務,愛心便民服務點還為周邊居民提供修鞋、配鑰匙、磨刀等貼心服務。
“兒女不在身邊,做飯成為每天的一道大難題,現在在社區食堂吃飯,飯菜味道清淡,價格又便宜。”説起社區食堂,正在秀川街道夕陽樂愛心餐廳用餐的王大爺一個勁兒地誇讚。
去年以來,西湖街道理工大社區聯合工大嘉園小區菜市場開展“統統低於市場價”的惠民賣菜活動,不斷拓寬“惠民直通車”的菜品渠道、豐富菜品種類、增強便民服務內容,真正將社區惠民的“菜籃子”,送到轄區居民的“菜盤子”中。
近幾年,七里河區打造了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範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敦煌路街道“鄰里商業中心”、建蘭路街道“咫尺工匠”、理工大社區“惠民直通車”等一批特色鮮明的便民生活服務品牌持續優化,在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便利消費及擴大就業方面正發揮着積極作用。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通訊員 賈麗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