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居環境是最靚麗的底色。近年來,金川區聚焦家美、院美、村美、風尚美、心裏美“五美”共建,強力推進“四化”體系建設,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培育文明鄉風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和美鄉村共建、環境衞生共治、美好生活共享的人居環境整治之路。

走進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道路兩旁的綠意還未盡數退去,林蔭、田野、青磚、灰瓦、白墻、村民,相映成趣、怡然自得,一幅和美鄉村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陳家溝,有村規,愛國愛村守法紀;價值觀,是核心,初心使命要牢記;議事會,不獨斷,大事群眾説了算……”一行行清晰的《村規民約》映入眼簾,深入人心。陳家溝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對婚喪喜事的規模等作出明確要求,使廣大群眾樹立起正確的婚喪事辦理觀念,形成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
同時,陳家溝村還依託“孝善基金”“道德銀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家庭文明積分”及“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範”“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統籌推進移風易俗,強化典型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廣大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不斷激發鄉村“善治”內生動力,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在陳家溝村的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村民們可以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環境衞生整治等活動獲得積分,然後用這些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超市裏,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商品,從米麵油到日用品,琳瑯滿目。
張銀春是積分超市的常客,她告訴記者:“經過9月份的評比,我獲得了‘美麗庭院’的積分,今天我就用積分兌換了一個鍋。”這種積分制的管理模式,激勵着廣大群眾更加主動地去做文明鄉風的宣傳者、參與者和踐行者,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培育村民形成良好衞生習慣。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村規。金川區堅持把完善村規民約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村民大會、信息發布、入戶走訪,充分徵集群眾意見,採用三字語、順口溜等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將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家風傳承、基層治理等理念融入村規民約,讓文明村風、淳樸民風在“規”與“約”中轉化成為一條條具體的行為規範。

雙灣鎮龍寨村的大街小巷,處處充滿着濃郁的文化氣息。一幅幅富有特色的廊畫,將本村的風土人情,群眾對産業發展、生態建設的各種嚮往展現得淋漓盡致,繪就了一幅和美鄉村的絢麗畫卷。
陣地多元沁書香,鄉村振興樹新風。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龍寨村打造了“農家書屋”,積極與市區包幫單位對接,補充更新圖書300余冊,解決群眾“想充電、沒電充”的困擾。組織“好媳婦先鋒隊”利用閒暇時節,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豐富婦女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讓閱讀走進鄉村,讓書香浸潤人心,不斷強化基層文化建設,讓“農家書屋”成為群眾的“精神糧倉”和增收致富的“加油站”,不斷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
自農村人居環境衞生整治開展以來,龍寨村通過細化網格化管理,落實鄉長制,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好媳婦先鋒隊、新時代好少年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嚴格落實家庭文明積分制管理,通過紅黑榜評比、評選“五好”老人、衞生標準戶,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村民的生活習慣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我們將強化網格化管理,用好家庭文明制積分管理。通過書香龍寨建設,讓大家有責任有擔當,為和美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金川區雙灣鎮龍寨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兆進説。
今年以來,金川區積極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大力開展村莊清潔大掃除活動,因地制宜推動改廁、改路、改水、改房、改電、改氣、改廚、改院等為重點的“八改”工程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創建成效,村容村貌整體水平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提高。
金川區緊盯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在四季呈現出的不同特徵,因時制宜,穩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以“兩美三潔全域凈”為標準,以“三大革命”“四項行動”為抓手,聚焦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綜合施策、多向發力,多措並舉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檔升級。
村莊美是外表美,鄉風美是根本美。金川區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積極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探索推行村民議事會制度,常態化開展“紅黑榜”“美麗庭院·講究人家”“美麗庭院·出彩人家”“最美家庭”“文明村鎮”等系列創評活動,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和美鄉村建設、移風易俗等工作相結合,掀起農民群眾自覺行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工作熱潮,激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參與內生動力,厚植文明鄉風。
經過多年實踐,金川區不僅扮靚了和美鄉村的“面子”,更做實了鄉村振興的“裏子”。以創建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為目標,金川區着力打造了一體推進、互促共融的“四位一體”文明創建聯合體模式,通過發揮區級文明單位、區直部門單位、聯建社區自身優勢,廣泛開展“送思想”“送文明”“送服務”“送風尚”“送文化”等“五送”活動,實現城鄉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雙提升。(張邁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