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4 09-20 18:32:26 來源: 張掖日報

甘州區:老街新市場 煙火滿街巷

2024-09-20 18:32:26     來源: 張掖日報
字體:
分享到:

  中秋來臨,張掖城區各類市場熱鬧起來,新建成的甘州老街和甘州市場也不例外。

  一大早,甘州老街人聲鼎沸,各色商品琳瑯滿目,一派熱鬧景象。月餅零售點、鍋碗瓢盆銷售攤、衣服銷售區、蔬菜瓜果零賣車有序排開,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與顧客的討價聲交織成一首生活的交響樂。

  攤位上各種口味的月餅、五顏色六色的蔬果、款式各異的服裝,讓人目不暇接,人們在市場中穿梭,挑選心儀的商品,臉上洋溢着滿足和喜悅。

  “中心廣場這一帶沒有這樣開放的市場,我們買菜除了進超市、菜店,再就跑遠一點到新樂小區南門的市場裏買。現在這兒有了市場,早上就近買蔬菜水果,挺方便。”家住廣場附近的張女士説。

  甘州區小滿鎮滿家廟村李明的水果車裏,巴梨、婉兒梨、“五九香”梨、“綠寶石”梨分類擺開。“這個一斤4塊錢,這個一斤2塊,這個黃色香梨又軟又香,適合老年人吃。”李明給問詢的顧客介紹。

  李明家除了種植制種玉米,還有5畝果園,基本都是梨樹,今年雨水多,梨子長得個頭大、水分足。“現摘現賣,已經賣了一個月了,好的時候一天賣個四五百,不行的時候一天賣二三百。”李明説,梨已經賣了一半,再賣一個月就完了,5畝園子估計收入兩三萬。“我們村離九公里園藝場近,到村上收果子的商販也多,有的農戶沒時間自己賣,就直接批給上門收購的商販了。像閆立成的10畝園子,一次性批給上門收購的商販,省時省事。”李明尋思着自己賣,能多賣些錢。

  “正好廣場這兒新開闢了市場,在市中心位置,周圍小區多,來來往往的人也多,賣起來還挺快。”李明盤算着,中秋節假期,比平時多拿幾箱梨,趁着放假街上人多,説不定能把園子裏的梨提前賣完。

  除了蔬菜瓜果,月餅也是這兩天的“搶手貨”。在甘州老街西北角,紅利來月餅臨時銷售點上,挑選月餅的顧客絡繹不絕。該銷售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濱河新區和甘州老城區臨時設置了近20個點銷售月餅,傳統老月餅比較受歡迎。

  紅紅火火的甘州老街人來人往,煙火回歸的甘州市場人頭攢動。前不久開市的甘州市場在這個中秋節假期迎來了大客流。“棗媳婦”店門口,購買棗糕的人排着長長的隊伍。“應該很好吃,買點嘗嘗。人多了多,排上吧。”李女士領着孩子,也湊近“長龍”排隊嘗鮮。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甘州市場關閉這一年,就感覺張掖缺了點啥,好像吃飯沒地方去了。現在終於開了,不僅有眾多老商戶的回歸,還有新品牌進駐,像放哈、一隻酸奶牛、舌尖派對、土豆駕到、碗兒冰等新美食,太好了。”中秋假期回家的小李不勝歡喜,看到煥新而生的甘州市場,她和閨蜜迫不及待找尋最喜歡的小吃。

  卷子雞、肉夾饃、米線、粳粉、魚兒粉、刀削麵、酸辣粉、龍抄手、牛奶醪糟、油糕……兒時的味道、忘不掉的舌尖記憶,各類特色小吃勾人味蕾。“甘州市場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從小到大一進城就在甘州市場吃各種小吃美食。那時一家一個攤位,女攤主坐在面板前一邊搓搓魚一邊招呼客人,男攤主掂鍋炒勺在火光四射的灶前爆炒菜肴,香氣撲鼻,煙火瀰漫。”王麗至今記憶猶新。“新建了以後,環境優雅舒適,裝修時尚現代,設施齊全便捷,更大氣、更有氛圍、更適合旅游城市發展。”王麗説,現在的甘州市場開啟了張掖美食文化的新地標。

  “我們在甘州市場算老店了,此次市場新建後,我們第一時間裝修開業,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環境。看到這麼多老顧客仍然喜歡我們的美食,我們也特別高興,一定堅持做得更好。”一家張掖本地特色小吃店老闆&&。

  自1986年甘州市場誕生,經過數次更新迭代和幾代商戶的辛勞付出,已然成為張掖人民共同的家鄉記憶和情感紐帶。此次甘州市場重新建設,整體採用了新中式建築式樣、合院形制設計布局,將張掖民居特點和地理人文特色融於其中,配套步行商業街、市集、主題郵局、夜市廣場等業態和全國知名連鎖餐飲、當地特色小吃、地域手禮、商業服務等,不僅豐富了飲食品類,也為促進張掖市餐飲文化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