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4 09-04 17:46:11 來源: 甘州區委宣傳部

張掖甘州:城市“新生” 擴綠提質 惠民舉措換來群眾實實在在“幸福感”

2024-09-04 17:46:11     來源: 甘州區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從新補植樹木綠植的甘州區西二環路變得綠意盎然、通順流暢,到“甘州八坊”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建成後人流熙攘、商戶雲集;從南大池片區改造後基礎設施升級、居民幸福指數提高,到城南公園傍晚皓月輪流光溢彩、音樂噴泉翩翩“起舞”,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紛至沓來……在甘州,城市建設的一系列惠民舉措換來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張掖市甘州區城市建設大景。

    市容頑疾做“減法”,城市品質做“加法”。今年以來,甘州區聚焦張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紮實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着力打造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不斷增強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和資源要素承載力,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方位、多舉措推進市容顏值改善,在完善城市功能、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形象品質上精準發力,讓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拆圍墻 惠民生 提升宜居品質

    “這一道墻拆了以後,下樓走幾步就到公園,早晨老人們都會到南大池公園逛一逛、做做操,鍛煉鍛煉身體……”初秋清晨,家住張掖市甘州區南大池片區的老人徐萬保,一大早便來到自家門口的小公園健身散步,“繞道入園”變成了“推窗見景”,這一年來身邊的可喜變化,讓他的幸福感、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張掖市甘州區南大池公園內荷花盛開。

    徐萬保老人所在的南大池片區,一年前,這裡不僅存在交通問題,樹木凋零、院落坑洼、停車場塵土飛揚……圍墻、鍋爐房、小平房等建築物多,基礎設施陳舊,綠化率低,水電暖通訊流線混亂,12個樓院中只有一個小區有物業,3個是自治小區,其餘均為“三無”樓院。

    “去年啟動南大池片區老舊小區集中連片改造工程以來,拆除片區內圍墻、鍋樓房、車庫、彩鋼車棚、門房、雜物房等,敷設供水、通訊等管網,改建小區綠色文化長廊、便民服務中心,增設居民活動健身器材,進行路面硬化,設置封閉式智能門禁系統,架設監控設施,建設停車場,同時引進物業公司統一規範管理。”甘州區東街街道甘泉社區黨委副書記王雪説。

初秋清晨,在張掖市甘州區南大池公園內片區居民晨練健身。

    “公園內環境優美、處處是景,我和老伴每天都要來轉兩圈。”居民王惠説。看著南大池公園裏林樹蔭籠、荷花競相開放,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如今生活空間寬敞、環境乾淨整潔、出行交通便利,大家活動範圍大了,視野開闊了,家家戶戶“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生活品質提升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城市更新行動帶來的改變。

    “舊貌換新顏”的不止南大池片區。近年來,甘州區深入開展“一難兩亂”專項整治和文明城市創建“八大整治行動”,以“三拆三治三通四增”為載體,積極探索推進“大社區管理,大物業服務”,實施9大類66個項目,改造完成老舊小區6棟164戶,祁連路、屋蘭路等斷頭路加速建設,增加健身器材、休憩長廊、景觀綠地等公共設施,實現路燈、門禁、監控、環衛等基礎配套設施全覆蓋,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傳文脈 促産業 推動經濟發展

    “甘州八坊建築很有特色,非常適合拍照打卡。”

    “在這裡可以吃到‘小時候的味道’,覺得回憶滿滿。”

    ……

    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青年東街,一座承載着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老街區——甘州市場,正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來客,不僅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去處,更在成為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熱氣騰騰的炒撥拉到香甜可口的棗糕……甘州市場,自1986年誕生以來,便不僅僅是一個購物或飲食的場所,它是張掖人心中的一份特殊記憶,是這座城市發展歷程的見證者。“我們基於原甘州市場在張掖人民心中的地位,追溯甘州市場厚重的歷史,採用新中式建築樣式,項目建設的目的在於留住煙火氣和城市記憶,以‘一街穿越千年,八坊串聯古今’為定位,提升原有市場周邊環境風貌,打造甘州市場商業新格局。”甘州八坊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軒宇介紹。

“甘州八坊”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建成後消費市場火爆。

    如今,隨着“甘州八坊”項目的改造實施,甘州市場升級業態、開市營業,眾多老商戶的回歸,數十家首進張掖新品牌的進駐,讓這個“老街區”搖身一變,成為備受矚目的“網紅打卡地”,也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街區作為城市歷史和文化的縮影,在城市更新行動中,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成為了城市發展中極為寶貴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甘州區深入推進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積極與旅游頭部企業洽談,推動城市動物園、悠豆房車生態中心、甘州八坊、愛琴海城市購物中心等項目落地,開發推出溫泉療養、越野賽車、戶外露營、峽谷探險、紅色體驗等研學旅游模式,進一步完善明清街、張掖老街、甘泉文化旅游夜間消費集聚區、萬壽商業街旅游休閒服務功能,加快明清街國家旅游休閒街區創建步伐,用文旅“金字招牌”講好甘州的歷史文化故事。

    植新綠 優環境 擦亮生態底色

    路邊,隨處可見的林蔭綠道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街頭,各類鮮花綠植扮靚着城市的空間;街角,千姿百態的城市游園是家門口的“詩與遠方”……這些都是甘州加快建設“見林顯綠露水、生態宜居宜游、特色魅力獨具”森林城市體現出的濃重縮影。

在張掖市甘州區,“綠色”逐漸成為城市發展底色。

    從2014年,甘州區城市綠地養護面積約31萬平方米,到如今,城市綠地養護面積約305.9萬平方米。10年間,這個數字擴大了10倍。

    “現在城市綠地越來越多了,每天穿梭在被綠樹環繞的街道上,看著滿眼翠綠的美景,呼吸着新鮮空氣,心情都好了很多。”家住張掖市甘州區西二環路的市民李春蘭每天出門散步鍛煉,看到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幸福感溢於言表。

 

張掖市甘州區健身綠道增多,群眾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回望近年來全區城市綠化品質提升的歷程,甘州區西二環路景觀帶的打造只是“風景一隅”。甘州區以打造城市林蔭綠道、生態綠廊、環城綠帶和公園綠地為重點,完成縣府街延伸段等3條道路綠化、公園裸露地空地綠化補植0.8公頃,城市建成綠地面積183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6.28平方米。完成北郊濕地生態修復31.5畝,補植濕生植被30畝,建成公園環湖步道等健身綠道122公里,城鄉居民每萬人擁有的綠道長度達2.34km以上,城市“顏值”的不斷刷新,也讓市民游客轉角便可以“邂逅”綠色康養之美。

    “今春以來,我們城市園林綠化中心對新建五松園路、祁連路、縣府南街等3條城市道路進行綠化,綠化總面積約4200平方米,栽植喬木約500余株、灌木9萬餘株。道路建成後,進一步完善了城市綠地系統,使城市建城區的綠地率達到了40.4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4.14%。”甘州區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中心幹部王馨説。(郭沛良)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