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掖市甘州區,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興起。文藝插花、瑜伽體驗、跆拳道武術、架子鼓學習、沙漠音樂會、非遺手作……“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選擇。
四月上旬,甘州區“青年之家·青年夜校”正式啟動,首期班涵蓋素描、國畫、毛筆書法、跆拳道、武術、非遺手工香包製作、羽毛球、乒乓球、瑜伽體驗等 5 門課程,獲得青年學員們的一致好評。今年以來,共青團甘州區委全力打造“青年夜校”,旨在將其打造成思想引領、全面發展、交流互動的&&,塑造甘州青年有 Young 生活新“夜”態。
滿足多元需求,開啟繽紛課程之旅
夜校根據“青年人喜歡什麼,就提供什麼”的原則,精心設置了的滑板、瑜伽、架子鼓、插畫等緊跟潮流課程,以及國畫、素描、毛筆書法、古琴、古箏等融合傳統文化的古風古韻課程,豐富的課程設置,滿足多元化個性需求。學員陳玥&&:“參加古箏課程,豐富了業餘生活,也讓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希望更多青年加入青年夜校,一起拒絕‘宅文化’。”甘州青年夜校秉持“0 元學費,滿分體驗”的理念,注重課程的公益性和豐富性,拍攝學員花絮,提升青年的儀式感和獲得感,同時夜校積極主動地吸納“三新”領域青年,突破圈層限制,為更多青年提供學習成長的&&。在這裡,青年們不僅能收穫知識與技能,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開啟絢爛多彩的成長之旅。
主動貼心服務,暢享青春活力盛宴
青年夜校已經形成文化體驗、技能提升、趣味活動三大課程版塊。同時,充分利用團屬新媒體“青春甘州”微信公眾號,實現夜校課程線上“一鍵可查”“一鍵可報”,夜校以小班化開課為主,時間設定在19:30至21:00,最大程度為青年朋友提供高便利、有效率的青年交流發展&&。“一下班就趕過來了,迫不及待地想開啟自己的夜校學習。”學員馬婷説道,以前下班後感覺很無聊,現在可以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插花知識,感受鮮花的魅力,讓她對下班後的生活有了新期待。青年夜校憑藉豐富的課程版塊和便捷的信息推送,充分展現了主動服務青年的決心與努力,為青年們搭建了一個暢享青春活力盛宴的舞&。正如王顏所説,在這裡她彌補了小時候未能學習架子鼓的遺憾。“我們鼓勵夜校以更加有趣的形式開展學習,也是希望可以引導越來越多的青年在興趣學習中增長才幹、感悟幸福。”團區委副書記孫曉敏説。
聆聽學員心聲,構建溫馨港灣家園
“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軟筆書法課程的信息,下班後和好友一起學習軟筆書法,感覺既有趣又減壓。”軟筆書法班的學員李傑説。
“青年夜校”活動開展以來,共青團甘州區委始終堅持公益性、普惠性的辦校理念,積極聯動團幹部、青聯委員、青年社會組織、高校、青年創業者等各方力量,建立起了一個講師庫。鼓勵各行業有專長、有能力、有情懷的人才加入其中,從而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講師團隊,為青年們創造了一個“優秀青年搭&,有為青年上課”的溫馨場所。每次課程結束後,及時收集學員的反饋,以保障夜校的教學質量。甘州區青年夜校學員王婷&&:“這裡讓我們在業餘時間愛上讀書,讀好書,增加閱讀興趣,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青年們參加夜校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解壓,有的是想學習一門技藝,還有的是為了拓展社交圈,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這個溫馨的港灣,讓青年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歸屬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截至目前,甘州區“青年夜校”已成功舉辦 13 期,累計達 160 場次。夜校制定了每週不少於 10 節的課程規劃,擁有 5 處常態化陣地,涵蓋非遺手作、攝影剪輯、插花茶道、書法繪畫、美粧、陶藝製作等 40 多門貼近生活、富有內涵、深入人心的課程,吸引了 2000 餘人次參與。
下一步,共青團甘州區委會更進一步完善“青年夜校”項目的規劃、管理以及課程安排。與此同時,依據青年消費的新趨勢和生活的新習性,憑藉團屬陣地&&,組織開展更具趣味性、富有活力且充滿溫度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在助力青年拓展“朋友圈”的同時,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引導青年樹立文明新風尚,以青春力量促進“夜文化”和“夜經濟”的繁榮發展,為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工作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