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寧縣文物普查隊員翻山越嶺、走街串巷,針對不可移動文物,利用相機、RTK(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移動數據終端等普查設備,對文物本體及周圍環境進行多角度測量和記錄。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寧縣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堅持“應普盡普、數據精準、資料完整”的原則,緊密圍繞實施方案,嚴格遵循普查規程,對全縣735處不可移動文物全面開展普查。
據了解,文物普查工作中,寧縣及時編制普查工作方案、組建普查工作機構和隊伍、召開動員會、舉辦業務培訓、完成普查裝備配置等。縣財政給予經費65萬元,為普查提供資金保障。根據國家普查辦統一部署,結合具體要求,對全縣已經登錄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信息進行梳理、核查,建立縣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名錄、實有名錄及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公布名錄,針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現狀開展自查自評,嚴格落實普查對象預先保護。野外調查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寧縣先後出動900人次,協同配合第三方普查機構完成301處不可移動文物的現場調查和信息採集,其中國保4處、省保7處、市保5處、縣保12處、未列級273處,實地調查啟動率41%。
“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預計明年4月底全部完成實地調查任務。我們將繼續肩負使命,全力做好‘四普’工作,摸清‘家底’,辦好文物‘身份證’,繼續做實做細各項文物保護工作,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做好文化傳承工作。”寧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朱世輝説。 (慶陽融媒記者曹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