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4 08-19 17:23:50 來源: 隴東報

慶陽市健全制度機制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8-19 17:23:50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産業園區樞紐資源調度區俯瞰。 慶陽融媒記者 馮喜斌 攝

    為了保證全市數字經濟高效平穩發展,在融會貫通《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5個國家頂層文件的基礎上,在省政府&&支持樞紐節點建設的40條措施的框架下,慶陽市配套&&“東數西算”項目要素保障61條措施和扶持數字經濟發展28條措施。省市協同從科技研發、人才支持、金融支持、電力保障等方面構建起“40+61+28”政策體系,全方位激勵、服務、保障國家樞紐節點建設。

    為保障項目順利落地,市政府常務會議堅持把“東數西算”作為固定議題,研究決策、督辦、諮詢“三張事項清單”,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每月主持召開一次“東數西算”工程推進會,強力調度部門招商選資,研究解決項目實施堵點卡點問題。市直各部門建立數字經濟項目落地專班,全過程、全要素銜接推進、服務保障項目落地。

    為促進園區長足高效發展,在電力保障方面,省政府支持採用“4+5”遠近結合的方式降低“東數西算”産業園區電價,短期內降到0.36元/度以下,2至3年內降到0.3元/度以下。在能耗方面,數據中心能耗單列,“東數西算”産業園區新建數據中心能耗指標由省市優先全面保障,重大項目國家給予能耗單列支持。

    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為進一步解決慶陽市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人才短板,先後建立由13名院士領銜、208名專家組成的高端智庫,為慶陽市“東數西算”産業發展“把脈問診”;甘肅國信“東數西算”研究院在慶陽市成立;慶陽市組建數算電産業融合(慶陽)研究院,有效緩解全市數字人才短缺問題。隴東學院、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啟動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相關專業預計每年培養數字經濟人才2700人以上,為慶陽市數字人才培養提供了強勁內生動力。開通慶陽-貴陽航班及慶陽-西安、慶陽-鄭州“人才專列”,源源不斷為慶陽市數字産業發展引才。

    “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才專列’優勢,慶陽市對《慶陽市數字經濟‘人才專列’乘車補貼申領實施細則》進行了修訂升級,將原來確定的鄭州-慶陽、西安-慶陽擴大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福州等途經鄭州、西安至慶陽和蘭州至慶陽的高鐵運行區間雙向開行所有車次,補貼標準仍執行每人每次定額補貼50元。”市“東數西算”産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董宗謀説。

    慶陽市還按照“一個頂層規劃、一套安全標準、一個安全平台、一批安全人才”的總體思路,圍繞打造“數盾慶陽造”品牌,完成慶陽數據中心集群“數盾”體系試點驗證規劃及“數盾”體系團標,組建“數盾”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專班。慶陽數據中心集群“數盾”體系試點驗證規劃及“數盾”體系團標8月19日即將發布,“數盾”産業生態集聚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慶陽作為全國“數盾”體系的首倡首發首用之地的競爭力正在形成。

    如今,慶陽市正乘着“東數西算”的東風,充分發揮綠電、智算以及區位優勢,沿着數算電“三業融合”、算網電網“雙網協同”的路徑,搶抓新一輪人工智能産業布局機遇和“數據要素×”政策機遇,在産業園區建設、數字産業生態構建、AI應用示範基地、東西部協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上重點發力突破,全力打造全國AI標杆城市,全面繪就“中國算谷”數字經濟發展新藍圖。(慶陽融媒記者馮喜斌)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