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路網建設“加速度” 城市“經脈”更通暢
——嘉峪關市持續優化交通路網體系建設紀實
政通人和,路通業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助力支撐。
今年以來,嘉峪關市高度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微循環”建設,致力於貫通城市道路“血栓”及管網“毛細血管”。通過實施産業園區基礎設施連通工程(金港大橋)、嘉峪關市體育大道雨排等管網提升改造工程、嘉峪關市城市管網設施補短板項目等建設項目,一條條“斷頭路”“瓶頸路”被打通拓寬,交通設施、通行策略不斷得到優化,城市整體排水防澇能力得到貫通提升。
以“通”破局 品質雄關再升級
一橋通而百業興,一路達至萬民福。
“我是土生土長的嘉峪關人,深愛着自己的家鄉。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嘉峪關近年來的城市建設,尤其是道路交通方面的變化真是太大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了。”7月1日,金港大橋通車儀式上,市民趙曉俊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感慨地説。
作為省列重點投資項目——金港大橋,南起新城一路,北接明珠東路,連接中核四0四綜合保障區、方特歡樂世界、五大市場、嘉東嘉北産業園、嘉峪關南站和機場,並上跨清嘉高速、貫通城市南北,是連接酒嘉雙城經濟圈、中核甘肅核技術産業園的重點工程。嶄新的金港大橋上車行如風,大大縮短了南北市區通行道路里程,曾經的交通堵點,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風景。
近年來,為完善路網結構、拓展城市空間,優化出行整體結構,嘉峪關市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快速打通多條“斷頭路”,不僅緩解了交通擁堵問題、極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質,還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和重要驅動。
出行的路,連着發展的路;出行的腳步,丈量着幸福的廣度。5月29日,政企合作的標誌性工程——鐵山橋正式通車。在保障鐵路不停運的情況下,歷時242天完成了全部建設內容,有效解決了嘉峪關市嘉北工業園區第二鐵道口區域火車與汽車、行人通行矛盾,緩解了新華北路第二鐵道口平交道口交通壓力。
“以前我們天天上班都要經過嘉北這邊的火車道,經常被火車堵住,現在大橋正式通車了,而且機動車和行人各行其道,不僅交通便捷,還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真是一件大好事。”在嘉北工業園區上班的李先生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嘉文大橋工程現場,大橋橋梁全部吊桿更換工作正在全面施工中。今年,為提升嘉峪關市南北市區人口流動能力,方便市民出行,促進嘉峪關市南北市區經濟同步發展,市住建系統對觀禮大道上跨清嘉高速橋梁進行改擴建,工程完工後,嘉文大橋將形成雙向六車道和東西兩側人、非機混行道,顯著改善南北城區通行能力,極大地滿足市民通行需求。
如今的嘉峪關,多了幾座“橋”,讓生活有了詩意、多了便利。一座座橋梁跨度的背後,都是可觸可感的民生幸福;一個個重大工程和標誌性成果,從不同維度鐫刻下嘉峪關發展的跨度,為城市進步注入綿綿不絕的生機活力。
從“細”着手 城市更新添活力
“城市更新是對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全面整治、改善、優化的過程。實施好城市更新,事關城市發展格局和廣大人民福祉。”城市排水防澇治理“生命線”工程的快速推進,正是嘉峪關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的生動縮影。
隨着城區硬化面積逐年增大,加之嘉峪關市現有排水防澇體系不夠完善,部分主幹道因現狀未敷設雨排管道,導致在應對暴雨等特殊天氣下雨水不能及時排導,城市道路及低窪處積水較為明顯。
為提升嘉峪關市整體排水防澇能力,因地制宜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市住建系統以城市可持續發展為本,謀劃實施了4項城市排水防澇治理“生命線”工程,將嘉峪關市現狀排澇設施提標改造提上日程。
目前,體育大道雨排等管網提升改造工程已於6月4日完工;蘭新路雨排工程已於7月3日完成主要建設內容並同步通車;和誠路雨排建設工程和排水防澇貫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城市“毛細血管”將更加暢通……
“以前雨天出門經常能看到路面積水,出行實在不方便。”家住蘭新小區的居民王女士説,現在雨水排水管道經過重新改造後,困擾多年的“雨天出門鬧心”的問題得以解決。
通過統籌、系統的工程建設,將顯著提升嘉峪關市排水防澇能力,更好、更全面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也為促進嘉峪關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向“下”探索 嶄新面貌更便利
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新華路作為嘉峪關市城區的核心主幹道,隨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汽車保有量逐年提高,新華路日常所需承擔的交通壓力也日趨變大,高峰期車輛擁堵現象不斷顯現。同時,新華路作為嘉峪關市商業大街,道路兩側密集分佈着大量住宅、酒店、廣場、學校、商鋪及大型商場,交通繁忙,過街行人較多。
為提升新華路車輛、行人通行效率,提升車輛、行人出行安全指數,市住建系統經多次實地踏勘調研、考察,在新華路新華超市和人民商城新建兩處人行地下通道,並配套安裝了無障礙電梯。
“新華路作為主街,車流量大,過街行人多,經常造成交通擁堵,行人過馬路也不安全。自從建成地下通道,行人安全了,交通也順暢了。”家住附近的市民夏新告訴記者。
地平線上,高樓矗立,車水馬龍。而如今,在地平線下,人行通道如同城市倒影,與地面空間交相輝映。通道建成後,有效實現了路段人車分離,減小人流、車流交叉影響,提高主城區車流運行速度,切實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提高行人出行過街安全保障。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每一處“不經意”的細節,背後都飽含着城市建設和管理者的不懈努力,城市管理向前邁進的每一步,都會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路網建設“加速跑”,城市道路更暢通。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嘉峪關市交通路網建設的愈發完善,織路成網的嘉峪關將在現代化發展的快車道上疾馳。(融媒體中心記者 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