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挖洋蔥。蘭州新區報記者羅晉業 攝
玉米穗修長飽滿。蘭州新區報記者李佳麗 攝
村民正在採摘紅花。蘭州新區報記者祁瑞龍 攝
當前,正值農作物豐收期,秦川鎮新昌村高原夏菜蔬菜基地,連片的娃娃菜和甘藍進入收穫期,中川園區4500多畝的洋蔥豐收在望,秦川園區小麥、玉米、向日葵等各類農作物長勢喜人,農投集團託管種植的180畝紅花進入採摘期……新區處處呈現出喜人的好“豐”景。
高原夏菜豐收忙
連日來,新區種植的2.8萬畝高原夏菜陸續進入收穫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穿梭壟間採摘高原夏菜的場景。
在秦川鎮新昌村高原夏菜蔬菜基地,連片的娃娃菜和甘藍豐收,菜農們正忙着將新鮮蔬菜裝入冷鏈車,發往江蘇。“今年,我們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錯期播種、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等技術,種出來的蔬菜病蟲害少、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青睞。”新昌村黨支部書記姚建維説。
今年以來,新區創新發展高效益、新技術、新模式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産業,注重發揮特色産業引領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一産“擴面增量”,加快傳統農業向集約化、高效化的新型農業轉型升級,提高土地綜合産出效益,全面提升“菜籃子”供給能力,打響高原夏菜品牌,用特色産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洋蔥變身“金疙瘩”
仲夏時節,正值洋蔥收穫的季節。走進中川園區4500多畝的洋蔥種植基地,一個個碩大滾圓的紅皮洋蔥正從土裏被翻挖出來,挖蔥、分揀、裝袋……
“今年,我們種植了4500多畝洋蔥,長勢喜人。”甘肅美佳樂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正賢説,新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種出的洋蔥個頭大、質量好,深受客商青睞。看似不起眼的洋蔥,如今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新區依靠優越自然條件,把發展農業産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持續推進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川園區注重發揮特色産業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傳統農業向集約化、高效化的新型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種植業,提高土地綜合産出效益,在豐富群眾菜籃子的同時,還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用特色産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風吹麥浪美如畫
7月的秦川大地上,到處呈現着生機勃勃的景象。秦川園區轄區田間地頭滿目翠綠,小麥、玉米、向日葵等各類農作物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作為新區特色品種的“禾尚頭”小麥,一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種植大戶王興河望著即將收割的“禾尚頭”小麥興奮地説,今年他共種植“禾尚頭”小麥近1萬畝,産量相比往年有了大幅提高,每畝預計200斤左右,每畝收益近800元,經濟效益可達800萬元。
站在秦川園區上川鎮高標準農田旁遠眺,連片的大田玉米整齊有序、橫豎成行,一排排灌溉設備正在將灌溉用水均勻地引入田裏,鬱鬱蔥蔥的玉米,株均一人多高,一棒棒玉米穗修長飽滿,豐收在即。
“高標準農田建成後,我包的這塊地澆水灌溉設施齊全,省時省力省人工,産量還比之前高,咱這玉米再過不了倆月就能豐收嘍!”上川鎮甘露池村玉米種植大戶張兆學高興地説道,這幾年水果玉米市場前景好,通過選擇優質品種,産量每年都在增加,目前水果玉米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400畝,收益能達280萬元左右。
在上川鎮甘露池村制種基地,上海青、蘿蔔等正處於盛花期。金黃的油菜花激情綻放、肆意飄香,蘿蔔潔白如雪、淡紫如夢的花朵在田野中搖曳,形成了一道引人矚目的亮麗風景線。這些盛開的美麗花朵,將在不久後結出優質的種子,銷往全國各地,為園區農業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新區日照時數長、光照資源豐富,空氣乾燥,病蟲害少,適宜種子開發和生産,是油菜、蘿蔔制種的理想基地。”秦川園區農水局副局長胡建利介紹道,秦川園區按照“專業化管理、訂單化種植、規模化生産、合同化收購”的方式,依託信譽良好、有實力的制種企業不斷擴大制種種植面積。2024年,共種植油菜、洋蔥、玉米、蘿蔔等制種作物7600余畝。
近年來,秦川園區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穩步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各涉農部門積極行動,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通過新技術推廣、新模式種植,多渠道、多形式、多類型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為推進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振興注入新力量。
紅花迎來收穫季
進入7月,新區農投集團託管種植的180畝紅花進入採摘期,朵朵紅花綻放連成一片火紅的花海,一望無垠的花海與村民們忙碌的背影交織在一起,構成美好的豐收圖景。
“我們是第一次試種紅花,從目前情況來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和收益,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引進新的種植品種。”農投集團種植隊隊長苗承棟説,紅花生長周期短、藥用價值高,是一種耐旱經濟作物。今年以來,新區農投集團種植隊通過不斷創新和探索,結合地理環境和水土光熱條件種植紅花,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在“傳統糧食作物+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模式下,有效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加快致富步伐,助力鄉村振興。(蘭州新區報記者 魏曉倩 祁瑞龍 李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