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縣立足“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依託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産業布局,因地制宜種植特色中藥材,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寬鄉村振興增收路、致富路、幸福路。
紅花灼灼,藥香沁人。時下,正值紅花采收季,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鎮廣袤的田野裏,朵朵紅花競相綻放,一束束、一絲絲、一縷縷清香味沁人心脾,採摘工散落花田忙碌采收,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今年我種了60畝地紅花,每天需要20多個人採摘,到現在已經採摘了10天,二茬摘完大概一個月,往年60畝地,凈收入七、八萬元,今年盼望著有個好收成。”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鎮扎花營村種植戶馬忠義説。
紅花種植成本低、周期短,藥用價值高,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當紅花盛開時,當地及周邊地區的村民們便搶抓時機採摘紅花增加收入。
“我們村有42戶種植紅花,種植面積達375畝,畝産量30到40公斤,預計經濟效益可達3000至4000元,今年全村紅花年産值預計可達150余萬元。由於紅花機械採摘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手工採摘,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達2000餘人次,種植紅花對於我們村來説,也是一個助農增收和拓寬就業的好渠道。”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鎮扎花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白曉軍説。
又是一年枸杞紅。眼下,瓜州縣超18萬畝枸杞陸續進入採摘期,“採摘大軍”穿行在“紅色瑪瑙”間,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顆顆小紅果,映紅了種植戶們豐收的笑臉,帶來了促農增收的新“杞”盼。
“今年種了30畝枸杞,雇了50個工人採摘,預計到7月底採摘完畢。今年預計可採摘3噸左右枸杞,能收入10萬元左右。”瓜州縣沙河回族鄉常順村種植戶杜忠義説。
“我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摘了20天了,一天能摘80公斤,收入200元左右,就在家門口採摘,既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家裏人,挺好的。”瓜州縣沙河回族鄉沙河村採摘工陳雪芳説。
枸杞紅了,農民樂了。今年,瓜州縣沙河回族鄉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目標,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産業,引導種植戶改良品種,加強種植技術指導培訓,切實提升中藥材産量和品質,積極對接拓寬對外銷售渠道,讓種植戶幹勁足、有錢掙、能致富。
“今年全鄉種植枸杞、甘草、紅花、板藍根等中藥材共計2.5萬餘畝,佔全鄉耕地面積的75%以上,中藥材産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中藥材種植收入佔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以上,實現了生態效益和促農增收的雙贏局面。”瓜州縣沙河回族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敏説。
鄉村振興,産業是關鍵。近年來,瓜州縣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經營”總體要求,以綠色發展為方向,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完善産業鏈條,推動産量效益穩步提升。2024年,以枸杞、甘草、紅花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1.89萬畝,預計産量達7.3萬噸。
“我們將突出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經營主體能力提升、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舉措,不斷提升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能力,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全縣中藥材産業提質增效,為推進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瓜州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永忠説。(孫瑤 張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