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賺黃金白銀子,走趟大靖土門子。”經商之人的經驗之談,可否源自大靖鎮建築獨特的財神閣?
世人喜財,幻一財神敬之,以祈求神靈保祐財源廣進。在中國古人心中,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分。翻遍史冊,聽盡野史,尊趙公明為武財神拜之,尊比幹、范蠡為文財神而敬之。蓋因比幹為人耿直,心被人挖而不偏不向,辦事公正,童叟不欺;范蠡足智多謀,功成不受祿,激流勇退,經商發財,成就陶朱事業之故。選定崇拜對象後,築一樓閣而敬之,這樣便形成了古代的財神閣。
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稱的古浪縣大靖鎮,史書稱其“控賀蘭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獨當一面,而使涼鎮無東西之慮者,不啻泰山之倚也。”是甘肅四大古鎮之一,塞北商貿集鎮之一。在遙遠的古代,這裡商旅往來,交易繁榮,這裡廟宇繁多,建築宏偉,每逢節日,熱鬧非凡。歲月更迭,古浪大靖興衰起伏,古廟建築次第化為廢墟。今天,在大靖地方廟宇建築中僅存下來而依式重建的唯一的樓閣就是大靖財神閣了。這座唯一的建築還以造型奇特、結構精巧而被收入《中國建築學》一書,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靖財神閣,又名鼓樓,位於古浪大靖鎮城內什字中心,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918),重建於1987年。大靖財神閣以16根通柱建起,總高21米,周長30米,上下三層。底層磚基為重建時新築,當中開十字拱門,貫穿四面街道,二、三層為原有木樓,單檐歇山頂,進深一間,周圍有繞廊,廊寬2米,中間施有三踩鬥拱,次間一踩,每個柱頭施一踩,每板柱子兩端施柱牙,刀刻纏枝紋,檐下平板亦刻纏枝紋,起脊翹角,脊中間起南北二小脊,東西又起一脊,裏面是傘蓋尖頂建築式。二樓四面敞開,依原匾文字重題4塊匾額,北為“峻極天市”,南為“恩施澤沛”,東為“節榮金管”,西為“永錫純嘏”。三樓安裝閣門,閣中塑有財神坐像一尊,商貿集鎮的財神是文財神,是比幹還是范蠡眾説不一。文財神永遠以不變的姿態凝望著大靖子民,大靖子民永遠以虔誠的心境祈求着財神,祈求着財運的光顧。登臨財神閣,全鎮景象盡收眼底。它既是古代民間建築的一大傑作,也是今日古浪大靖鎮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