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群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會用百分努力換取群眾十分滿意。”這是崇信縣公證處主任劉小智常説的一句話。
近年來,崇信縣公證處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不斷創新公證服務模式,積極為群眾謀便利、辦實事、解難題,用行動詮釋“公證為民”的信念,助推法治崇信建設再上新&階。
預約辦 一次辦 讓群眾少跑路
“線上諮詢預約,線下快速辦理,少跑路還省時間。”近日,家住崇信縣梅苑新村的張先生在縣公證處,不到半小時便拿到了委託公證書。
秉承“便民、優質、高效”的工作原則,縣公證處創新工作理念,借力信息化手段,高效為民辦實事,採取線上溝通線下辦,方便群眾少跑路,實現讓群眾辦理公證只跑一次,快速辦結。積極推行預約辦證、延時服務等制度,當事人通過電話、上網、上門預約等方式申辦公證;在公證事項原有46項“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將不涉及重大財産處分的委託書、聲明書等公證事項納入“最多跑一次”範圍;出證期限也由原來的《公證法》規定的15個工作日,改為簡單公證事項當天辦結,除繼承、遺囑、證據保全等較為複雜或難以核實的公證事項外,其他需調查核實的公證事項做到3個工作日內辦結,及時快捷為當事人出具公證書。探索“互聯網+公證服務”新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線下辦理與網上服務融合發展,通過讓數據“多跑路”、公證員“多用心”,換取群眾和企業的“少跑腿”。
容缺辦 免費辦 為群眾解難題
崇信縣錦屏鎮李某欲到異地辦理試管嬰兒相關手續,但因工作繁忙無法親自前往,委託妻子代為辦理。因時間緊需即時辦理委託公證,公證人員審查資料時發現缺少戶口本原件,縣公證處推行“容缺受理”機制,受理李某的申請為其辦理相關手續,同時告知其盡快補齊缺失的材料。當事人為公證處的此種做法點讚。
“對於法律關係簡單、事實清楚、無爭議的公證事項,在關鍵材料齊全,部分次要的輔助性材料暫時缺失的情況下,會先予受理申請,限期補正材料,滿足群眾特殊化需求。”公證員關秀秀告訴記者。
2023年11月3日,80多歲的劉某帶兩個兒子、孫女到縣公證處辦理老伴趙某某的遺産繼承公證。得知劉某家中無固定收入來源,其中一個兒子還無法獨立生活,主要靠孫女照顧一家人的生活,符合公證法律援助申請條件,公證處工作人員立即&&縣法律援助中心幫助劉某申請法律援助,為劉某開闢“綠色通道”辦理此項公證。依據公證程序出具了繼承權公證書並減免相關公證費用,辦惠民實事,解民之所需。
上門辦 暖心辦 讓群眾享便利
2023年12月5日,新窯鎮村民李某來到公證處想要辦理父親的遺産繼承,當聽到需要父親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即他的爺爺到現場時,李某犯難地説:“爺爺已經83歲了,長年患病,行動不便,沒辦法到現場來辦理業務”。公證處工作人員&&有“特殊人群辦證綠色通道”,可提供免費上門服務。
在準備好一系列辦證材料後,公證人員跟隨李某上門辦理。公證員耐心細緻地與當事人進行溝通,向當事人告知辦理放棄繼承權聲明公證的法律意義和後果,並對李某爺爺進行人臉比對識別,在確認文書內容是老人的真實意思後,指導李某爺爺在相關材料上簽名、捺指印,為其辦理了放棄繼承公證的相關手續,解決了李某的心頭之憂。
服務無止境,滿意為群眾。2023年,崇信縣公證處共辦理各類公證案件201件,其中小額繼承公證49件,法定繼承公證44件,放棄繼承聲明公證90件,其他公證19件,開具銀行查詢函50余件。(胡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