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要聞 人事任免 本網原創 專題

卓尼:青稞産業方興未艾 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2023-12-07 12:02:39 來源: 卓尼縣融媒體中心

    “不畏海拔之高,可抵歲寒風霜。美食糌粑,育十方百姓,佳釀酩餾,暖藏漢黎民。産業興旺,奠振興之路,增百姓收入。”

    青稞,別名裸大麥、元麥、米大麥,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卓尼縣的農業主導産業,具有耐寒冷、耐瘠薄、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等特點。

    近年來,卓尼縣委、縣政府高度重糧食安全,及時召開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糧食安全,要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先後制定&&了《卓尼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卓尼縣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總體方案及“五個萬畝”産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支持青稞産業的政策舉措。縣農業農村局明確任務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打造“五個萬畝”基地,全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培育發展高效農業特色種植産業帶,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之路。2023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9.24萬畝,其中青稞面積6.02萬畝,産量達0.83萬噸以上。

    強農固本、良种先行:種子是農業生産中最重要的生産資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農作物産業發展的關鍵就是良種的培育及繁育推廣。而青稞産業發展的興旺首先就要在種子上做文章。品種是青稞産業發展的第一生産力,加大引種力度,以甘南州農科所現育成的“甘青4號”“甘青8號”“甘青11號”等青稞良種為基礎,加強品種引進、繁育、推廣,通過種子加工,包衣技術,提高種子科技含量,擴大良種的覆蓋面,進一步試驗篩選出適合卓尼縣生産又符合市場需求的青稞品種,合理布局,發揮良種在農業生産中的重要作用。近兩年度投資共計589萬元建設青稞原良種繁育基地共24000畝,畝均産量可達200公斤,總産達480萬公斤。通過有力推進青稞産業高質量發展和種業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良種增産作用。生産的種子在滿足本縣青稞種植用種需求的同時,可對外及周邊地區提供青稞良種。

    産業興旺、技術為先:為保障青稞原種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質量,達到預期建設成效,基地建設採用集中連片、統一播種、統一防治、統一管理的方式,進一步保障了建設的規範化和標準化。一是主要通過種子補貼推廣甘青4號、甘青8號、甘青9號、甘青11號等優良品種;二是通過有機肥補貼推廣平衡施肥技術;三是通過機耕機播補貼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四是積極推廣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五是推進農作物病蟲草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無人機飛防技術)。

    産業基石、開發為重:任何農産品的發展都是將其所在價值最大化開發,精深加工就變得尤為重要。於青稞而言,炒麵、糌粑,這種最傳統的加工方式已經無法支撐産業的壯大發展,不斷挖掘青稞的內在價值成了卓尼縣青稞産業發展迫在眉睫的問題。一是極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全縣成立具有青稞生産加工能力的企業3家和合作社12家、家庭農場共5家,指導成立青稞産業協會1家。鼓勵支持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製作麥索兒,激發青稞産品的潛力和産值;二是打造特色地方品牌。為提高卓尼青稞的知名度和打造自主品牌,“卓尼青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進入國家審核階段;三是加快青稞産品的研發,依託推進産權制度示範村試點建設,以那子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台,帶領村民開發秘境卓尼青稞酒。截至目前那子卡村青稞酒年産量突破3000多斤,為村集體累計增收50萬元。同時,為助力青稞産業發展,着力推進青稞産業鏈條,卓尼縣扎西央宗土特産開發有限公司生産的青稞面、青稞糌粑、青稞飼料等産品年銷售額達到400萬元以上。

    青稞産業聯結着千萬種植戶增收致富的希望,承載着卓尼特色農畜産品以優質換來高值的夢想。如今,青稞産業不僅是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産業,也是釀造加工和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是實現産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徑,更是開發營養保健類産品的朝陽産業,一粒小小的青稞正在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逐步昇華,成為卓尼農畜産品加工企業的“金鑰匙”,農牧民種植戶口袋裏的“金種子”。

    今後,卓尼縣將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特色青稞産業,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新的增長極,以綠色有機為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卓尼青稞”為主題,以標準化、産業化、品牌化為出路,以體制、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度研發青稞多元功能,發揮青稞文化內涵,促進精深加工,打響農業金字招牌,走出一條保糧食安全、增農牧民收入的新路子,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梁秀珍 牛自成)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