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的邊緣,是中國西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近年來,按照“北治風沙、中建綠洲、南護水源”的思路,一代代金昌人不畏艱辛,接續奮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實施,努力將沙海變林海、荒漠變綠洲。

金昌市區北部防護林。
深秋時節,市區北部防護林樹枝搖曳、黃葉輕舞,別有一番韻味,可這裡的護林員們卻無暇欣賞眼前的美景,他們正忙着塗白、灌溉、清理雜草枯枝,為每一棵樹木的順利越冬做足充分的準備。

金昌市城郊林場的護林員們在給樹木塗白並清理雜草枯枝。
“塗料的主要配方是青鹽、硫磺粉、多菌靈、生石灰等,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天鼠兔啃咬樹皮,而加些多菌靈是為了防止蟲卵冬天越冬。”金昌市城郊林場護林員曾永旭向筆者介紹。

金昌市區北部防護林。
20多年前,金昌時時受到風沙的侵擾,為了改變“風吹石頭跑”的窘境,金昌市從2001年開始,在市區外圍實施一系列大型防護林綠化工程。其中,建設標準最高、發揮作用最明顯的要數環城防護林。環城防護林建設工程按照“寬林帶、大網格、多樹種、高標準”的要求和“綠化、美化、香化、彩化”的標準推進,通過政府投入,動員全市機關幹部、企業職工、駐金部隊、武警官兵、市民群眾、志願者累計栽植樹木500多萬株,建成了這條包圍城市的生態“綠飄帶”。
金昌市城郊林場場長祁世軒告訴筆者,金昌市先後在市區外圍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四期工程,綠色長廊一、二、三期綠化工程,市區西部沙棗胡楊觀賞林一、二期綠化工程等十多個重點工程,累計開挖植樹溝1000多公里,客土1000多萬立方米,栽植各類苗木50余種、500多萬株,完成投資2.7億元,建成了東、西、南、北四面環繞,長34公里,佔地面積1666.7公頃的環城生態防護林體系,讓森林環抱城市成為現實。

金昌市城郊林場的護林員們正在澆灌樹木。
作為缺水型城市的金昌,最難的不是種樹,而是種活樹。金昌市率先探索利用城市中水灌溉,中水利用比例達50%,金昌用最低耗水量實現了植被最大覆蓋度的目標。目前,林帶內樹木覆蓋率達到90%以上,林木的成活率達到91%。
“自從有了北部防護林,城市裏的風沙明顯小了。到了夏季天氣炎熱的時候,市民可以開車到防護林來乘乘涼、打打撲克,也挺好。”金昌市民常大燕説。

金昌市區北部防護林。
依託“三北”防護林工程,金昌市統籌推進祁連山水源涵養林保護、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和退耕還林還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大規模推進防沙治沙工作。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呈現“雙縮減”態勢,累計完成治沙造林4.19萬公頃,封沙育林(草)5.9萬公頃。全面建成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2個,封禁保護面積達2.8萬公頃,全市沙化土地面積從1994年的22.65萬公頃銳減至2019年的11.18萬公頃,金昌的綠色版圖正在逐步擴展蔓延。(馮亞傑 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