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草方格鎖住沙丘,一片片綠色持續蔓延,一群群野生動物徜徉山野……近年來,酒泉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立市的政治責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以增綠護綠用綠為目標,以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着力推進生態林草、美麗林草、富民林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績。
拓展植綠空間 築牢生態防線
作為我國西部典型土地荒漠化地區,酒泉市面臨巴丹吉林和庫姆塔格兩大沙漠合圍之勢,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治沙工作刻不容緩。
面對嚴峻的土地沙化形勢和艱巨的防沙治沙任務,過去一年,全市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68萬畝,部分嚴重沙化區域和重點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值得一提的是,肅州天鑼城國家沙漠公園、金塔紅墩子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獲批新建,敦煌東戈壁、金塔縣石梁子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續建,已建成的7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全部納入國家生態補償範圍,有效阻止了兩大沙漠前移。
2022年,全市建成生態林20萬畝,是計劃任務18萬畝的111%。其中,人工造林13萬畝,退化林修復2.9萬畝,封灘育林4.1萬畝。持續推進“三沿一部”綠化提升行動,完成公路、鐵路、景區景點沿線綠化提升230.4公里,城鄉接合部綠化提升7531畝。建成義務植樹基地67個,完成全民義務植樹411萬株。新增鄉村綠化美化面積2060畝,新建或更新修復農田林網425公里,村莊綠化率達36%,村莊內外適宜綠化區域綠化率達77%,農田林網化率達75%,全市國土綠化行動有序推進,林草生態修復取得新成效,走出了一條科學化、精準化的國土綠化之路,繪就了“生態酒泉”的綠色畫卷。
強化資源管理 構建長效體系
近年來,全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林草資源管理,高質量完成森林督查、林草濕樣地調查、林草濕圖斑監測工作。嚴格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聘用護林員735人,對納入補償的640.86萬畝公益林實行全面管護。穩步推進基層林業工作站建設,全市4個基層林業工作站被授予“全國標準化林業工作站”稱號。
在持續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綠色精準防控的進程中,全市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585個,完成樹榦注藥40余萬株,截幹更新6萬餘株,完成以光肩星天牛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24.45萬畝。通過持續強化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全市未發生森林草原火災事故和安全生産事故。
隨着林業草原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市堅持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配備四級林長2081名、網格管理員1334名,形成各負其責、聯動高效的責任落實架構。當前,全市設置市、縣、鄉級林長辦88個,全面建立起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長效責任體系。
守護生態屏障 提高生態效益
為保持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全市精準實施重點區域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草原植被恢復等草原生態保護工程,完成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31萬畝,是計劃任務90萬畝的146%。
全市嚴格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聘用村級草管員635名,實施禁牧面積2206.75萬畝,草畜平衡面積5871.73萬畝,草原植被監測蓋度穩定在18.5%以上。在加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全市完成草原蟲害防治面積39.9萬畝、鼠害防治面積60萬畝。
為確保自然保護地監管規範運行,加快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進程,全市在前期整合優化國家封庫數據的基礎上調出面積12974公頃,調入面積333公頃,功能區調整面積557公頃,整體保護分級管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建立。
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立以祁連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9個,保護面積6830.55萬畝,保護區內天然植物保持穩定,野生動物逐年增多,已成為野駱駝、雪豹、黑頸鶴等40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聚焦綠色富民産業,市林草局緊緊扭住鄉村産業振興的關鍵,全力推進林草産業提質增效,完成人工種草66.04萬畝,新增特色林果1.1萬畝,特色林果産業面積穩定在76萬畝。新增省級林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家,林草産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2022年,酒泉市成功舉辦首屆甘肅·酒泉枸杞博覽會,酒泉枸杞産業示範園區(玉門枸杞小鎮)被命名為全省首個“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區”。持續開展“春之夢”“秋之實”“冬之訓”科技服務活動,引進林果新品種65個、新技術18項、新材料19個,開展科技培訓450余場次,培訓林農果農2.6萬人次。
今年,全市力爭完成營造林1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8萬畝,封灘育林8萬畝,退化林修復2萬畝。完成義務植樹320萬株以上。治理沙化土地30萬畝,保護修復退化草原90萬畝。
全市林草工作將以國儲林(生態林)建設為突破口,以深化落實林長制為抓手,以“增綠、護綠、用綠”為主線,持續加強森林草原保護修復,推進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構築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酒泉融媒記者 范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