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要聞 人事任免 本網原創 專題

挪窮窩 換窮業 奔小康——夏河持續發力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各項舉措紀實

2022-11-02 18:33:32 來源: 甘南日報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為高質量做好夏河縣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力爭做到“1+1>2”的預期效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近年來,國家、省州發展改革委聚焦鞏固拓展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工作重點,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指導各地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各項任務。

    在國家和省州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在夏河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通過縣直相關部門及各相關鄉鎮的共同努力,夏河縣2016—2018年共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846戶4536人(其中建檔立卡搬遷戶391戶1849人),建成集中安置點8個(其中中型安置點1個),累計完成投資1.77億元,超規劃完成了夏河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徹底解決了夏河縣桑科、科才、甘加等11個鄉鎮農牧民群眾搬遷安置的歷史問題。夏河縣圍繞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總目標,接續開展後續扶持工作,奮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夏河縣發展和改革局2020年10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推介為“全國‘十三五’搬遷工作擔當有為先進集體”、2021年5月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1年3月被夏河縣委、縣政府評為夏河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予以激勵,這也是夏河縣易地扶貧搬遷及後扶工作連續獲得的榮譽。

    大力發展後續扶持

    持續推動搬遷群眾增收

    夏河縣達麥鄉乎爾卡加山新村安置點原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南吉道吉在領到今年的6488元分紅資金後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感謝黨和國家易地搬遷這一好政策,不僅讓我們能從原來通行不便的山溝溝中搬出來,還給我們建了房修了路,拉上了水電,讓通行、上學、看病、就業和運輸物資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增加收入,我們在承擔村裏保潔、道路養護等公益性工作後,每年都給我們家發放易地搬遷分紅6488元和光伏(扶貧)分紅2000元,這已經是第四年了。”

    由於夏河縣缺乏用工密集型企業,為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夏河縣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易地扶貧搬遷方式,實施多項産業扶持措施,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實現了“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

    結合農牧村“三變”改革,將2016—2018年易地搬遷工程貼息貸款資金2582.6萬元,以“農牧戶+合作社+企業”模式,投資入股到縣域內發展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每年為建檔立卡搬遷戶進行分紅,增加搬遷群眾收入,其中:夏河縣將2016—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582.6萬元貼息貸款資金用於發展後續産業,人均每年分紅1093元(戶均每年分紅5169元)。2016—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第一至四期分紅資金576萬元(每年分紅144萬元)、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第一、二期分紅資金125.2萬元(每年分紅62.6萬元),截至目前,夏河縣2016—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累計發放分紅資金701.2萬元。

    投資5371.54萬元,以聯建模式修建27個村級光伏電站,將230戶1065名建檔立卡搬遷戶列入“光伏扶貧”項目受益戶,有效增加了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提高230戶建檔立卡戶收入,每年每戶保底增加收入2000元(項目期為20年)。通過以上舉措,每年為夏河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391戶原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增加收入,涉及全部原建檔立卡搬遷群眾,搬遷群眾已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要求。

    大力發展後續産業

    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

    驅車沿着G316國道來到距夏河縣城14公里的桑科鎮桑科新村安置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房屋映入眼簾,精美別致的安置住房鱗次櫛比,安置區內規劃配套功能一應俱全,這裡是夏河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為增加夏河縣桑科新村安置區建檔立卡搬遷群眾的就業機會,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繁榮發展,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有利契機,立足於旅游資源優勢、便捷交通優勢,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調研謀劃,以桑科鎮桑科新村安置區為主體,以桑科鎮桑科小鎮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推廣旅游産業開發區和易地搬遷安置社區産區共融、發展共贏、崗位共設、服務共享的“産區共建”促就業模式,大力促進搬遷戶就業增收。整合資金3.2億元打造桑科小鎮,項目佔地面積約1500畝,配套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海螺路步行街、濱河風情路、帳篷城、乘馬點等附屬設施。

    項目主要採取“統一規劃、連片改造、集中安置”與新建、改建、綜合整治等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集民居、旅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為一體的特色街區。主要由旅游綜合服務區、文化旅游商業區、藏鄉生活體驗區、草原主題酒店區、歡暢草原度假區5大版塊組成,有商業街、步行街、濱河路等三縱三橫的交通脈絡。項目投入使用後將實現“安置點融入景區,吸納搬遷群眾進入景區務工,讓搬遷群眾吃上‘旅游飯’”,桑科鎮桑科新村安置區至少實現320人就業,戶均穩定就業1.6人以上,有力保障搬遷群眾穩定增收。

    加大社區服務力度

    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安置區新生活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走進桑科鎮桑科新村安置區,只見搬遷群眾在農忙之餘來到廣場盡情放鬆,呈現出一幅太平安康之景。

    昔日從故鄉搬進他鄉,而今他鄉也成了故鄉。在“新家”裏,搬遷戶真正實現了就學、就醫、就業、交通、購物“足不出區”,暖心的社區服務,舒心的社區治理,讓搬遷戶吃下了安居樂業的“定心丸”。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加強宣傳教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建立長效機制,通過開展感恩教育進社區、文明創建進社區、公共文化進社區、特色活動進社區等方式,推動搬遷群眾身份融入、感情融入、文化融入、習慣融入,引導搬遷群眾相互接納、互幫互助。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文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和相關行業部門職能,積極開展文藝下鄉、志願者服務、醫療義診、普法宣傳等活動;舉辦各類公益活動,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各安置點與人社、民政、教育、醫保等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戶籍管理、子女入學、社保醫保、培訓就業等管理服務,確保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促進搬遷群眾安居樂業。(記者 馬雲 通訊員 韓建明)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