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8+”基層社會治理啟動以來,瑪曲縣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通過加強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夯實治理基礎、大力實施包聯工程等方式,着力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促使基層社會治理充滿生氣、更具活力。
精心搭建治理體系,讓“8+”模式脈絡更加清晰
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科學布局,精心組織、統籌推進,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和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的“8+”基層社會治理組織機構,制定了《關於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全面構建“8+”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等“1+13”配套方案和工作辦法,明晰了人大、政協、組織、宣傳、統戰等9個部門融入“8+”機制措施,確定了網格指導員和入格聯戶力量職責任務清單,強化了全領域動態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時空精準治理、全天候有效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全鏈條無縫治理的組織保障,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法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促使服務群眾在網格、發現問題在網格、落實責任在網格、化解矛盾在網格的工作脈絡更加清晰。
精細推動工作落實,讓“8+”模式運行更加高效
緊盯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切入點,掛牌設立1個縣級、8個鄉級綜治中心,科學劃分網格64個,選配聯戶長753名並為每人配備1部平安通手持終端,分配平安通 APP 賬號4203人,安排州縣兩級89個單位包聯43個村(社區),實現“鄉有網格、村有聯防、戶有包抓、智慧治理”,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並充分發揮黨政幹部“六大員”、兩代表一委員議政監督、民兵隊伍應急處突等作用,不斷推進“8+”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扁平化運行。同時,依託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和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搭建面向群眾、方便村民、服務民生的綜合服務平台,推動多條線擰成一股繩,全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末梢神經”,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精準實施嵌入網格,讓“8+”模式開端更加強勁
按照“下沉村社、編入網格、進入戶舍”的要求,充分發揮網格長、聯戶長和兩代表一委員、黨政幹部、民兵隊伍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的獨特優勢和先鋒作用,紮實開展實地走訪一次、入戶交談一次、民意調查一次、信訪排查一次、問題徵集一次“五個一次”活動,目前共收集社情民意152件、着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45條,實現“民有所呼、我必有應”,促使“8+”基層社會治理“包村駐寺、入格聯戶”變得更有活力,並按照線下走訪+線上報送的原則,把解決矛盾問題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全縣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化解率達98%以上,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切實做到透過問題知民意、拋開雲霧解民憂,不斷提升治理成效現代化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