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要聞 人事任免 本網原創 專題

蘭州新區舟曲移民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2022-08-12 08:35:08 來源: 蘭州晚報

    原標題:心安之處 即是家園

    蘭州新區舟曲移民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避險搬遷群眾隨遷子女在幼兒園快樂游戲

  領到新房鑰匙

  搬遷群眾成為産業工人

  移民至新區,奔向康莊路。自2021年6月省政府做出舟曲縣地質災害群眾避險搬遷至蘭州新區的決策部署後,新區上下主動擔當承接地屬地責任、充分發揮服務保障職能,集中各方力量保證移民搬遷安置順利推進,使他們歡心而來,安心以居,在蘭州新區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截至目前,已有10批次1450戶5878名避險群眾搬遷安置到位。正如歌中所唱:搬遷移民換新顏,從此兒孫新起點……

  移民搬遷

  故土雖難離 新家月更明

  盛夏時節,走進新區移民安置區新康村,抬眼望去,灰白相間的住房鱗次櫛比,乾淨整潔的硬化路四通八達。

  “新家院子非常大,房子堅固明亮,生活設施齊全,我非常滿意。”看著身後寬闊的馬路、整齊的新房,來自舟曲縣果耶鎮磨裏村的搬遷群眾陳風雲臉上洋溢着滿滿的幸福。

  舟曲縣是滑坡、泥石流、崩塌三大地質災害高發區。多年來,不少群眾處於家園“年年建、年年毀”的惡性循環之中。為全力保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積極探索搬遷安置模式,確定將受險情威脅的人民群眾搬遷至蘭州新區。

  為了讓避險搬遷工作安全有序推進,從2021年6月開始,舟曲縣對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開展社會穩定性評估,科學評估風險,提前做好做實風險化解和各項應對準備,並在組織鄉村幹部逐戶上門廣泛深入宣傳搬遷政策的基礎上,精準摸排首批搬遷群眾的安置方式、家庭成員、就業就學需求及社會供養人員、救助對象、建檔立卡戶等信息,分類建立工作&賬,全面做好手續遷轉和惠民政策接續準備工作。另一邊,蘭州新區項目參建各方和相關部門心繫舟曲百姓,以新區速度、為民情懷全力趕工期、保質量,分期分批完成數千套農村安置住房及簡單裝修並順利通過驗收,具備搬遷入住條件後交付入住,與住房配套的室外給排水、道路、電力、燃氣等工程同步完成。在搬遷實施過程中,壓茬做好房屋核驗、衞生整治、維修整改等工作,確保群眾入住房屋乾淨明亮、衞生舒適。

  2021年8月7日下午,蘭州新區迎來了舟曲首批60戶289名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入住。新區組織了數百人的“接親”隊伍,沿路載歌載舞、幫運“家當”;搬遷群眾喜氣洋洋,排隊領取新房鑰匙。當天晚上,工作人員給鄉親們統一發了“安家飯”,這份體貼,讓鄉親們感覺很溫暖。

  同時,為搬遷群眾舉辦的首場技能培訓——蘑菇和葡萄種植技能培訓班在新區西岔園區移民點開班,鄉親們在新家園的新生活拉開了序幕。

  融合扎根

  從避險搬遷到安居樂業

  移民搬遷難,難就難在故土難離、鄉情難斷。移民群眾告別世代居住的環境後,原有的行政區劃、人員組成、關係結構、生活環境被打破,同時面臨着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性格、心理、個體認知、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作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區承接移民搬遷農村安置區在建設之初就定位為“移民搬遷安置主承接地”。主承接地,承接的是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的希望。

  陳璠萍夫婦是2021年9月搬遷來到蘭州新區的,根據政策,他們一家分到了一套96平方米的三室一廳住房。政府提供的10萬元補助和5萬元貼息貸款完全“覆蓋”購房成本,他們只需添置些傢具就能安心入住。“真沒想到能搬到城裏來。房子有廚房和衞生間,陽&也寬敞,比以前好太多了。”陳璠萍笑着説,搬進新居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天然氣灶,“老家路不好,沒法把煤氣罐扛進去,只能燒柴。要是木柴潮濕,冒出的煙把人熏得眼淚直流。”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父母總算放下心,不吵着回家了;兩個孩子也進入新區第二小學學習,來回都有校車接送。

  清潔衞生、搬運傢具、入戶排查……和以往每一批次搬遷群眾抵達新區一樣,現場除了黨員幹部、青年志願者、國企職工和愛心人士幫助搬遷群眾喜遷新居之外,新區教育、社保、就業、公安、園區等各級各部門工作人員跟進服務現場辦公,全面落實搬遷群眾就業就學、戶籍遷轉、社保轉移、社會管理、生産生活、基層治理、後續發展等事宜,讓避險搬遷群眾真正“搬”進美好新生活。

  “一步住進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這是移民變居民的楊雙青來到新區生活後最大的感受。早上7點半,楊雙青走出家門,走路不到10分鐘,就來到蘭州新區現代農業雙創基地的西紅柿種植大棚,開始了一天的採摘工作。楊雙青回憶説,搬到新區一週後,經過培訓,她開始在溫室大棚裏採摘蔬菜、水果和花卉等農産品。從那時開始,她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變成了“移民車間”的一名産業工人,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的工資,一年下來能掙4萬多元,而這相當於以前她家全部的收入。“手裏掌握了技能,只要能吃苦肯努力就不會受窮,日子也會越過越好。”對於未來的生活,楊雙青信心滿滿。

  53歲的符文莊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她説:“以前下雨天看病,遇到水大的地方,得3個人扶着一輛摩托車才能過去。現在好了,去醫院只需要10分鐘左右。”

  貼心服務

  解決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

  據了解,為確保搬遷群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有業就、生活好”,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後顧之憂,新區各工作專責組、相關部門和屬地園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在移民區設立警務室、衞生服務站、社區管理站、物業管理處等便民服務場所,持續不斷為安置群眾做好便民服務;設立商業服務一條街,招商入駐餐館商超、五金裝修等各類商戶20多家;開通移民區公交線路2條,滿足入住群眾出行購物需求;以“先入學後入籍”的方式,就近就便解決10批次隨遷子女696人就學問題。同時,創新推進“黨總支部+村委會+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以蘭州新區“雙創基地”、現代農業公園為載體,以新區農投公司、秦東農投公司等農業龍頭骨幹企業為依託,大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及勞務輸出,讓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全面賦能黨群共建富民産業區建設。截至目前,已在安置區舉辦避險搬遷勞動力專場就業招聘會8次,1972人實現穩定就業;開展食用菌種培育、家政服務技能培訓12期,培訓搬遷安置群眾1121人;依託新區高度活躍的新市場,吸引、扶持75戶家庭在移民安置區自主創業。良好的就業環境、穩定的經濟收入、便利的日常生活,為搬遷群眾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

  2021年冬,新區移民安置點正式被命名為“新康村”,飽含着大家“移民至新區,奔向康莊路”的美好希冀。新家園,新天地,新氣象。未來,新康村還將迎來更多的地質災害地區移民,蘭州新區上下也將繼續用情、用心、用力保障好搬遷群眾的生産生活,努力把新康村建設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移民鄉村。

  總策劃:劉立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文/圖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