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敦煌市積極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鄉村新能源路燈、電暖炕、地熱能源等,為敦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敦煌市積極推動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工作,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市公交、微公交、村村通公交100%新能源純電動化目標。隨着新能源公交系統越來越完善,投入的純電動公交車越來越多,市民群眾出行越來越便利,交通運輸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小。敦煌文旅交通公司副總經理詹廣強説:“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注重保護環境,致力創造一個低噪音、零排放的城市生活環境。”至目前,敦煌市建成城鄉客運線路29條,投放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76&,覆蓋全市8個鎮、56個行政村,受益群眾達10萬餘人。
夜幕降臨,敦煌市月牙泉鎮563盞太陽能路燈在鄉村道路上亮了起來,村民們再也不用為晚上出行犯愁了。近年來,日光節能路燈照亮了敦煌市的鄉道村道,村民夜晚出行更方便了。月牙泉鎮中渠村村民陸文興説:“路燈安裝上太好了,我們晚上出門轉轉,亮堂堂的。”敦煌市莫高鎮三危村村民王秀花説:“以前沒路燈特別黑,就早早回家了,現在路燈亮了,好多人到外面跳廣場舞去了。”至目前,敦煌市投資近800萬元在8個農村鎮安裝太陽能路燈3071盞,讓農村群眾夜間活動更加方便。同時,以分佈式屋頂光伏與電熱炕、空氣源熱泵、電蓄熱磚等結合的方式,逐步實現冬季供熱可再生能源化。目前已試點安裝空氣源熱泵500戶、改造電暖炕4400戶。
莫高窟雖美卻脆弱。水、二氧化碳、大氣顆粒物等,都可能威脅文物安全。幾十年來,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想盡辦法減少干擾,讓莫高窟“青春永駐”。早在2004年,工作者們經反復商討,決定使用低碳節能,既能供熱也能製冷的地源熱泵。地下百米的低溫熱源,通過地源熱泵實現冬季供暖、夏季製冷。U形管將地下與地面相連,水在管道中循環,實現熱量交換。
“地源熱泵效率高,消耗一千瓦時電能可獲得約四五千瓦時的熱量或冷量。地源熱泵穩定性高,對環境幾乎沒有污染。”敦煌研究院總務處工程師範彥紅説。敦煌研究院工作區、生活區全部完成地源熱泵改造,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讓世界文化遺産得到更科學的保護。
如今,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設計者採用低導熱系數的建築材料,以及300多米長、7.5米深的天然地道冷源,讓這座充滿文化氣息的建築更低碳、更環保。(楊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