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開鐮忙,滿地鋪金黃。進入7月份以來,靖遠縣10.8萬畝小麥陸續成熟,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序幕已經拉開,隨處可見小麥聯合收割機緊張有序收割小麥的場景,田野裏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勞動景象。
連日來,在東灣鎮砂梁村小麥種植田地裏,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小麥,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吃”進麥秸,“吐”出麥粒,田間地頭“麥浪滾滾機聲隆隆”,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今年我們種植的小麥麵積還是比較不錯,麥子實現了豐收,一畝地能打900斤左右,好一點的可以超過1000斤。之前人工割麥一畝地需要兩三天,現在利用聯合收割機十來分鐘就可以輕鬆收割小麥。高科技化機械作業不僅減輕了我們收割的負擔,也有效降低了小麥的損失和遺漏。” 東灣鎮砂梁村村民滕宗銀説道。
一株株飽滿的麥穗隨風搖擺,傳達着豐收的喜訊。為確保廣大農民搶收搶種、顆粒歸倉,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聯合各鄉鎮提前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切實加強農機調度,備足供需物資,做好氣象預報工作,動態跟蹤麥收進度,有力保障“三夏”工作有序快速、順利推進。


“為了確保‘三夏’安全生産,靖遠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組織兩個服務小分隊,為廣大‘機手’提供安全生産服務,為了確保今年‘三夏’生産和防疫的需要,我們為‘機手’準備了口罩,清涼油,礦泉水,毛巾,為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確保今年的小麥顆粒歸倉。”靖遠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田廣軍告訴筆者。
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縣的靖遠,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圍繞“穩面積、增産量、提質量”的目標,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持續推進小麥標準化生産、機械化作業,有力保證了糧食持續穩産增産和“米袋子”充足供應。(馮文強 王馨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