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全州重點工作現場觀摩團成員走進迭部、舟曲,開啟了第三天的觀摩。
迎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人間仙境扎尕那掀起了美麗的面紗。
走進代巴村,一幅美麗鄉村圖景鋪展眼前,這裡誘人的綠,原始的純樸,美妙的風光,吸引着全國各地的游客駐足。
近年來,隨着甘南州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縱深推進“一十百千萬”工程,迭部縣立足“三新一高”總要求,用足入木三分之力,用活點石成金之準,用好生花妙筆之巧,動真碰硬抓環境,在保持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結合踏板房、古磨房、石城等元素,還原古樸自然的藏寨風貌,同時拆除私搭亂建、改造圈舍旱廁、平整庭院,改善鄉村道路、水、電等,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從“細”處下功夫,對扎尕那景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景區整體形象大幅提升。
隨着旅游旺季的到來,扎尕那將驚艷絕美的視覺衝擊呈現給八方游客,聚焦了市場、聚合了業態、聚集了人氣,扎尕那真正成為了最佳旅游目的地、放飛心靈棲息地、民俗文化體驗區、生態康養居住區。
行走在茨日那,隨處可見的紅色元素,讓慕名前來瞻仰的游客,隨時隨地都可以探尋到當年的紅色足跡。紅色故事在這裡代代相傳,紅色精神在這裡得以延續。近年來,茨日那以紅色文化為抓手,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新建了紅軍長征主題廣場、茨日那民俗博物館、紅軍驛站等,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為發展旅游産業築牢了根基。
省第十四黨代會指出,要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傳統村落、特色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傳承文脈,留住鄉愁。近年來,迭部縣堅持“一心兩翼”,以縣城為“核心”,扎尕那大景區和臘子口景區為“兩翼”,打造青藏高原乃至全國以及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在發展紅色旅游産業的同時,紅綠融合,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一個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記憶的美麗鄉村脫穎而出。
旺藏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九瑪草説:“一路走來,看到各縣市項目的推進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要堅持春夏秋冬連着幹,大事要事一起抓,以更好的工作狀態、務實的工作舉措、踏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道路蜿蜒、溪水潺潺,走進拉溝村,精緻的村落點綴在青山綠水間。
這裡是舟曲縣“楓橋經驗”的樣板示範村之一。
今年以來,拉溝村堅持以“全域黨建”(全域覆蓋、全域規範、全域提升、全域引領)為引領,大力開展民事村辦活動,以“政治”聚民心、以“法治”植民心、以“德治”潤民心、以“自治”匯民心、以“智治”強民心,通過開展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大抓治理三年攻堅行動,不斷踐行“8+”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在疫情防控、矛盾糾紛排查等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拉溝村還將“8+”基層治理作為“五無甘南·十有家園”創建行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緊盯“美麗鄉村、清潔農戶、靚麗城區”等15項任務清單,革除陳規陋習,消除視覺貧困,還原自然底色,着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詩畫舟曲”,真正實現從“面子靚”到“裏子美”,“環境美”到“發展美”,“一時美”到“長久美”的完美轉變。
鄉村振興的歡歌已經奏響,“錦繡田園、夢裏山鄉”的美好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沿着白龍江風情線一路向前,自然風光旖旎,沿線小景點串聯成了大景區,視線之內“皆風光”、目光所及“皆風景”。
“傑迪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逐漸映入眼簾。
走進農業産業示範園,滿眼的綠意和清新的氣息,大棚種植區內的水培池整齊排列,綠油油的生菜栽種在浮板上、漂浮在水培池中,長勢喜人,一株株鮮嫩光潔的綠葉自由舒展,整個大棚裏生機勃勃。
水培蔬菜無公害無污染,一個棚的産量在一噸半至兩噸,一年種植9茬,經濟效益可達10萬左右。園區的工作人員都是村裏的大學生,産業園的建成不僅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也為人才幹事創業提供了平台和機會。
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現代化農業在這裡悄然成型,不但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菜籃子,更為創建全域有振興的幸福家園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生態美麗有朝氣,環境秀麗有靈氣,景觀靚麗有名氣,産業富麗有商氣,生活絢麗有底氣,庭院雅麗有人氣。”行走在白龍江兩岸,生態宜居、産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是觀摩團成員的共同感受。(記者 馬保真 後晶晶 蘇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