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融合繪就發展新藍圖 ——白銀區推進鄉村振興見聞
2023-05-26 08:52:32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鄉村·新聚焦】

    農文旅融合繪就發展新藍圖 ——白銀區推進鄉村振興見聞

    村民李鳳山在自家果園勞作。

    周明亮查看人參果長勢。

    高架栽種的草莓。

    白銀區水川濕地。(資料圖)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宋秉棣

    一灣黃河逐春色,十里白銀繪美景,初夏時節,白銀區水川鎮碧空如洗、河山如畫。人們在田間小徑尋景賞景,在秀美河灣望山看水。

    “我們之前就聽説要在水川鎮舉辦白銀區鄉村旅游節,想著跟老伴過來轉一轉,散散心。”站在黃河邊拍照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來到水川,不虛此行。”

    近年來,白銀區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整合鄉村産業資源及鄉村文化、鄉村旅游等要素,立足黃河資源稟賦,堅持以旅惠農、以農促旅、以文塑旅,不斷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從“六朵金花”到“雲客小鎮”,從“黃河大峽谷”到“黃河灣大景區”,一個個網紅打卡點、一條條特色旅游線、一張張亮麗新名片應運而生,沿黃生態旅游和山水村落美景經濟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鄉村文化旅游相關産業,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白銀區鄉村旅游收入2.4億元,榮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區”稱號。

    以旅惠農

    “想到了游客會很多,沒想到能有這麼多。”黃河灣景區宿集保潔員李文香告訴記者,“五一”期間不少游人來到黃河灣景區宿集拍照打卡住宿,她和同事兩個人負責21套“芳蹤裏”主題民宿的保潔工作。李文香告訴記者,原先家裏的收入主要依靠她和丈夫在家種玉米。種植五畝玉米,忙碌一年下來基本上不掙錢。而現在黃河灣景區宿集一期工程修建完工後,像她這樣家住附近的村民農閒時可以到景區從事旅游服務工作,就近務工賺錢。

    持續高漲的鄉村旅游熱度,讓不少人感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好前景。村民們憑藉自家的廚藝紛紛來到濕地公園美食街經營地方特色美食館。“水川長面啊!長長、細細、香香的水川長面啊!”高師傅此刻正在高聲叫賣。

    “長長細細一條心,常來常往息息相通”。作為白銀特色麵食的代表,水川長面在民俗中一直被賦予“常來常往”之意。做好一碗麵,就可帶動鄉村旅游産業。在景區內售賣本土特色美食,游客在賞美景的同時品嘗本土麵食美味,更加真切地感受當地的生態、文化魅力。同時助推了本土美食文化發展,有力提升了當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景區鼓勵村民在家門口開店賣長面,讓村民掙錢顧家“兩不誤”。

    黃河灣景區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開啟了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新模式。村集體通過整合土地資源,打造景區景點,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景區鼓勵村民將閒置土地、宅基地折股定價,入股景區産業,參與分紅,增加收入;景區的打造帶動了村民參與景區服務或發展旅游服務小産業,實現周邊村民家門口就業。與此同時,通過提升改造基礎設施,既提高了鄉村顏值,又提升了旅游服務品質,豐富旅游業態的同時,實現了多主體的共贏。

    鄉村文化旅游的打造,不光引來了外地游客,還把原本在外照顧孫輩的李鳳山吸引了回來。“為啥來的人多?因為現在我們這兒環境美了!”今年69歲的李鳳山邊拾掇自家的蘋果地邊説,他們村地處河谷山坡地帶,耕地少,村民們來錢渠道單一,主要依靠種植業,且收入普遍偏低。經過多次調研論證,白銀區決定圍繞黃河做文章,通過打造黃河灣景區,盤活現有旅游資源,讓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飯”。李鳳山的妻子是個閒不住的人,但因年歲較大,外出無工可打,聽説景區招人從事旅游服務保障工作,早早趕去報名,如願有了一份工作,月收入2500元,李鳳山則專心在家侍弄地裏的果樹。現在老兩口的日子很是愜意,在忙忙碌碌間享受着美好生活。

    以農促旅

    在水川鎮大坪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內,游客紛紛走進農業採摘大棚,採摘高甜爆汁的草莓和圓潤碩大的人參果。

    農戶周明亮告訴記者,“來採摘的游客多集中在節假日、雙休日,最多一天能接待50多人。”周明亮在園區操持溫室大棚已經有6年了,承包的兩個大棚專門種植草莓和人參果。三年前他開始做起了水果採摘業務,如今平均一個月可以收入七八千元。

    “像周明亮這樣個體承包經營的日光溫室,園區內總共有128個。”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副主任高 啟發説,始建於2011年的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是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和白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示範園區採取“園區+公司+農戶”運行模式,農戶為主體,科技支撐,市場運作,依託白銀盛禾農科教有限公司流轉村民土地2000畝,先後建成128座新型日光溫室、2座高科技智能化農藝園和4個連棟溫室。

    近年來,示範園區將生態農業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着力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融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推動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結合園區的特色農産品,開發了開心農場、農業採摘體驗園、特色農家樂等項目,每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年綜合收入5000萬元左右。

    “公司將流轉來的2000畝土地,劃撥出1000畝二次流轉給合作社,鼓勵合作社建果園。合作社可連續五年領取公司的土地流轉費補貼,折算下來合作社使用一畝流轉地只需要承擔200元。”高 啟發介紹,使用這种經營模式既可以抵消園區一部分因農業創收周期長帶來的經營風險,又為周邊農戶創造了務工崗位。現在周邊不少村民就在園區從事育苗、溫室管護、花卉管護等工作。

    “我這一畝三分地一年産量在5000斤以上。”周明亮説,現在溫室大棚裏的草莓種植都採用A字高架,在水肥一體化和膜下滴灌技術的加持下,産量比傳統的地壟栽培多了四成左右。

    “目前公司主營業務是採摘,能採摘的盡數採摘,剩餘蔬果再進行批發零售。”高 啟發説,現在游客們的採摘需求旺盛,發展農棚水果採摘,大大提高了利潤。過去批發一斤人參果也就5元左右,現在採摘一斤人參果帶出園區價錢在10元上下。“承包大棚的農戶看到我們這個模式賺錢,也紛紛發展起採摘業務。”

    “我想把草莓種得更好,掙更多的錢,過上好日子。”周明亮説。

    除此之外,園區持續夯實産業基礎,提高科技園區科技含量,增強園區示範帶動作用,建成了30畝高原夏菜示範園和佔地5000平方米的育苗溫室,年培育花卉苗木200萬株、蔬菜苗木100萬株。利用培育的花卉苗木就地打造的大坪鳳園花海旅游景區,2021年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60萬人次。

    以文塑旅

    在大坪鳳園花海後山半坡上,有一家以星空為主題的露營地。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此刻正在露營地擺放桌椅,他就是大坪花海星空露營地的負責人強安興。39歲的強安興説,年輕的時候穿越過沙漠,看過美麗的星空。聽説家鄉在發展鄉村旅游産業,他第一時間&&到園區,表達了自己想要經營承包大坪花海星空露營地的想法。“我想讓更多的游客欣賞到這裡的星空美景,同時也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可以露營的場地。”強安興説。

    強安興還是一名“民間藝術大師”,20多年來致力於傳承創新青磚傳統工藝,打造原生態古建産品。2009年,他開始為敦煌研究院提供倣唐代八瓣蓮花青磚,2012年,為嘉峪關提供大量城墻青磚修繕明代長城。這些年,隨着鄉村旅游的興起,在許多鄉村建築、農民庭院都能看到他燒制的青磚。

    今年鄉村文化旅游節正值“五一”小長假,白銀區還組織舉辦了“春韻芳菲”詩歌朗誦會、“唱響新時代·共築中國夢”職工歌手大獎賽、農特産品展銷、美食體驗、親子游等多項主題活動,給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集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煙火美食之味與盡情游玩之樂於一體的文旅盛宴。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於曉明拍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於曉明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96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