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補償 守護碧水長流
2022-07-10 09:13:49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推進生態補償 守護碧水長流——石羊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取得明顯成效

    盛夏七月,民勤縣紅崖山水庫碧波漣漪,風景如畫。源於祁連山冰雪融水的石羊河,一路匯聚多條支流經蔡旗斷面流入紅崖山水庫,為這座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注入了生命之源,滋養着沙漠邊緣的廣袤大地。

    武威是全國最為典型的內陸河資源型缺水地區,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的瓶頸在水,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在水。近年來,武威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行動、主動作為,開展了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石羊河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有力推動了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了流域上下游協同治理能力。

    “試點工作厘清了石羊河上下游責任。按照‘誰達標誰受益、誰超標誰賠付’的雙向補償原則,涼州區和民勤縣簽訂了生態補償協議,去年下游的民勤縣就向上游的涼州區支付了生態補償資金108萬元。”武威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副局長杜骎説,如今的石羊河,不僅是全國美麗河湖、示範河湖,而且是全國內陸河干旱缺水區河湖管理保護的珍貴樣板。

    距離武威市區約40公里的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達6176.2公頃,是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遷徙重要停歇地。數據顯示,現在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域有鳥類19目37科120種。

    “公園分為濕地保育區、濕地恢復重建區、濕地宣教展示區、濕地合理利用區等4個功能區,是石羊河流入民勤盆地後,唯一由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形成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武威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沈興林介紹,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在勻化洪水、凈化水體、調節區域小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均顯現出良好的生態效應。

    在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中,武威市還成立了由市財政、生態環境、發展改革、水務等部門組成的試點工作推進小組,及時組織召開工作會議,明確相關單位工作職責。在生態補償推進過程中,多部門密切協作,制定印發《石羊河流域上下游2020—2022年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水質考核標準、跨界考核斷面、水質數據監測、補償方法和金額、補償資金結算等內容。

    守護石羊河,關鍵在行動。武威市建立完善四級河湖長體系,確保河湖治理責任全覆蓋。建立河長會議、河長巡河、考核問責與激勵、河湖管理“紅黑榜”等16項制度,為河湖保護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涼州區與肅南縣、天祝縣、古浪縣、永昌縣等鄰縣簽訂了《縣區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與民勤縣簽訂了《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建立健全了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

    “補償機制全面推動了上下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武威全域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沈興林説,今年1至5月,武威市9個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均在Ⅱ類及以上,其中8個斷面水質好於考核目標1至2個類別。7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在Ⅲ類及以上,水質優良率100%。

    武威市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拓展全國美麗河湖、示範河湖效應,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流生態長廊,努力讓石羊河成為武威人民的幸福河。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責任編輯: 劉欣瑜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291611288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