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西:盤活撂荒地 復耕變良田
2022-05-21 15:40:16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新華網蘭州5月21日電(麻富科)小滿時節,風起隴西。翠綠的冬小麥正在揚花抽穗,嫩綠的玉米幼苗已經長到一尺多高,一株株冬油菜顆粒飽滿,馬上就到收獲的時候。

    “你看,長勢多喜人呀!”30歲的新康村村民張繼花一邊鋤著草,一邊擦著汗水。

    新康村是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和平鄉的一個普通山村。今年年初,乘著東西部協作就業幫扶政策的東風,村裏幫助張繼花丈夫何茂蘭聯繫到外出務工的機會。一過完年,何茂蘭就到青島務工去了。由于自家沒有農機設備,家裏的10畝耕地成了她的“難心事”。她一度將距離較遠的2畝耕地撂荒。

    正發愁時,村幹部帶來好消息:村上可以幫她家代種土地,如果種小麥,還可投種子。一開始,張繼花不敢相信,但很快,土地代種變成現實,張繼花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今年以來,甘肅部署撂荒地整治,全力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隴西縣委書記祁雪峰説,今年以來,隴西縣通過動員群眾復墾復種整治一批、動員親朋鄰里代耕代種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整治一批、農業生産托管整治一批、農田項目建設整治一批、集體經濟組織兜底整治一批的“六個一批”措施,確保撂荒地“應復盡復”。

    走進隴西,新平整的高標準梯田裏,配套建設了田間道路、排洪渠等基礎設施。在和平鄉,伴隨著機器轟鳴,1.3萬畝山旱地美麗嬗變,成了高標準農田。

    地平了,路寬了,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便有了用武之“地”。隴西縣和平鄉黨委書記李東説,他們在撂荒地整治中,採取“內引外聯”方式,由合作社或企業統一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和平鄉文中村的助農農機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土地深松、作物種植等農機服務。在今年的撂荒地整治中,助農農機合作社積極發揮作用,在全鄉范圍內開展土地深松2000余畝。

    新康村村民何銳原來是一位短途客車司機。近幾年,隨著脫貧攻堅持續推進,農村小汽車越來越多,坐班車的人越來越少,他又回歸土地謀發展。剛開始時,他主要種自家地。後來,親朋好友將撂荒地無償流轉給他耕種。再後來,他又流轉了附近的土地規模化經營。

    “去年,我流轉280畝土地,收獲糧食好幾萬公斤。今年我又流轉1000多畝地,相信又是一個豐收年。”何銳説。

    多年來,甘肅通過大力發展旱作農業,使一批歷史上的“缺糧縣”變“産糧大縣”。隴西縣多個鄉鎮的幹部反映,“坡改梯”和撂荒地整治,不僅有助于盤活閒置低效集體資産,也有助于加速農業機械化,推動旱作農業升級提質,加速現代化。

    小滿過後,就是芒種。從渭河兩岸到山垣梁峁,冬小麥、藥材和林果種植基地映入眼簾,油菜、小麥豐收在望。(圖片來源:隴西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49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