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顧客主動進店掃碼,保持1米的間隔距離……”4月9日中午時分,記者在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西口看到,一家才開業不久的酸奶店門前,顧客們有序排起長龍。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排隊做核酸成為市民的“日常”。市民路過這裡,還以為是新設置的核酸檢測點呢!原來是家酸奶店,店門前排起的隊有三四十米長……

疫情下的“生意經”
疫情影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能既做好疫情防控,又經營好生意,政府部門和千千萬萬家商業經營都思考着破題的良方。日前,在城關區張掖路步行街出現的“煙火氣”,讓記者眼前一亮。
張掖路上一家新開的酸奶店店長田航奇介紹,店裏的“網紅水泥酸奶”和紫米酸奶點單的顧客最多,每天線上和線下的營業額加起來都在3萬元左右。該店生意火爆的原因,就是價格實惠,尋常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其天然低脂成分也適宜全年齡階段的客群。
4月9日下午,記者在張掖路步行街看到,街面上“人氣”悄然回升。位於步行街東段的再回首餐飲店,是蘭州人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傳統美食店,釀皮子和灰豆子是店裏的招牌小吃,等待排隊進店享受美食的顧客不少。該店店長白蘭生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店舖關停了快一個月,4月2日才開店經營,每天進店就餐的顧客,盡量保持一桌位2人,桌與桌的間隔距離也在1米以上,最近,進店就餐的多半是老顧客。”

夜幕下的“煙火氣”
當日下午6時,暮色降臨,華燈初上,張掖路步行街夜市也熱鬧了起來,小吃店(攤)前的顧客源源不斷,一份臭豆腐、一碗關東煮……再往前走數十米,就是步行街中段的外擺小商品區,夜市營業攤車上,百貨、飾品、文具、玩具應有盡有,記者駐足了幾分鐘,賣手機配件的攤主鄒女士就迎來了三撥顧客。
步行街兩邊的店舖燈火通明,幾家女裝店門口,店員站在店門外吆喝着,“新款上市,歡迎進店試穿”。久違的夜生活開始了,逛街的人們又可以享受美食、暢快購物了。

隨着蘭州疫情防控整體向好,張掖路步行街186家經營商戶正在有序“復蘇”。記者從張掖路步行街商業服務中心獲悉,疫情期間,步行街閉店的商戶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説大多數店舖都在正常營業,其中包括超市、餐飲連鎖店、商場等主體消費場所,以保障市民日常生活所需。另外,張掖路夜市350家小攤販也是在疫情之下正常營業,每天下午6時開市營業到晚上11時30分;步行街商業服務中心也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要求每位商戶進行嚴格的清潔消毒,並建立詳細的消殺&賬,在店舖門口張貼場所碼和健康碼,確保步行街“兩碼”覆蓋率、掃碼率100%。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有效推動街區商業不停擺,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兩手抓、兩不誤”。
文:新甘肅·奔流新聞記者 張艾萍
圖:新甘肅·奔流新聞記者 裴 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