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暖陽灑滿玉門市老市區,甘肅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建設工地上,塔吊長臂不停運轉,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街頭早餐攤前煙火氣升騰,老人帶着孩子在新建成的北坪四村廣場嬉戲游玩;遠處石油河谷景區內,游客循着解説員的講解探尋石油工業的印記。“十四五”期間,這座承載着共和國工業記憶的老城,正悄然蛻變——車間的轟鳴傳遞轉型強音,街巷的煙火溫暖日常民生,景區的活力刷新城市名片,一幅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畫卷,正在祁連山腳下從容鋪展。
工業經濟:從“單點突破”到“集群崛起”
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工業始終是老市區發展的“壓艙石”。“十四五”期間,這裡衝破資源枯竭困局,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的關鍵一躍:規上工業企業從2020年的5戶激增至22戶,工業總産值突破192億元,年均增長超10%;工業增加值穩定在6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49億元,一組組數據印證着老工業基地的“硬核”復蘇。
科技創新為産業升級注入“強心劑”。深入實施“強科技”行動以來,老市區陸續培育出國家級綠色工廠1戶、省級2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戶,高新技術企業14戶、科技型中小企業15戶。在魯玉東壹精細化工的數字化車間內,五條自動化生産線的數據實時跳動。“五年前這樣的生産線得10個人盯着!”公司副總經理白海鋒的話語中透着自豪。五年來,老市區建成“數字化車間”3個、省級工業技術中心1個,3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認證,累計獲得專利158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申報科技項目23個、爭取資金649萬元,推動傳統産業加速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精準招商讓産業鏈“強筋健骨”。老市區創新推行“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和“重點項目專班+清單式管理”機制,招商工作人員全程跟進服務,從項目洽談時的政策解讀,到落地時的手續辦理,再到投産前的要素保障,全程“綠燈”護航。甘肅巨化、魯玉東壹等重點項目相繼扎根,玉門油田光伏儲能等項目同步推進,累計引進到位資金超百億元,成功構建起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為主導的“2+X”産業體系。81個總投資580億元的重點項目落地生根,工業污水處理廠高效運轉,蒸汽管網貫通園區。“如今園區‘九通一平’配套齊全,正為我們吸引更多優質項目、拓展産業布局贏得了更大空間!”老市區管委會副主任金穎霞信心滿懷。
安全與環保是老市區發展的“雙保險”。以省級化工園區(一級)認定、D級安全風險等級評估為核心,“1+8”智慧監管中心成為園區的“智慧大腦”——巨大的監控屏幕分割成數十個畫面,937處傳感器實時傳回溫度、壓力、氣體濃度等數據,743路監控實現園區全域無死角覆蓋,實現雙重預防機制電子智能化全覆蓋,獲省級重大風險防控項目驗收“優秀”等次、中國信息協會“2025數字城市創新案例”。
城市社會:從“老舊城區”到“活力新城”
“十四五”期間,老市區累計投入超2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隨着30公里蒸汽管網、32.6公里天然氣管道、50公里道路及氫氣輸運管線相繼建成,10萬方中水回用蓄水池投用、540萬方蓄水池加緊建設,以及32公里“雙回路”電力線路的貫通,城市功能與面貌煥然一新。這些關鍵要素的全面保障,為老市區産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根基性動力。
城市品質提升的同時,文化事業迎來繁榮發展。解放門至石油河谷工業旅游景區建成開放,原石油工人影劇院改建為游客接待中心,29公里全域旅游道路通車運營,玉門油田紅色旅游景區成功獲評4A級景區和國家工業旅游示範基地,年接待游客超35萬人次,較2020年增長64%。13處工業遺跡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玉門煉油廠舊址、老四井等遺跡得到修繕保護,鐵人幹部學院、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紅色陣地建成投用,工業遺産與紅色文化相得益彰,成為老市區獨特的精神標識。
基層治理效能體現在每一件民生小事的解決中。老市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9個社區黨支部為核心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創新推行“四網融治”工作機制,累計調解矛盾糾紛1937件。“八五”普法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民生保障:從“基本滿足”到“品質提升”
老市區的發展,最終落腳點始終是“人”,是讓群眾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

住房改善工程紮實推進,玉潤花園小區內,8棟嶄新的住宅樓拔地而起,496套住宅建成投用,健身器材、兒童樂園、綠化帶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不遠處的城市更新項目工地上,8棟樓已建成,18棟樓主體已完工,城市發展變得更加宜居、更有溫度。新建的北坪四村廣場更是成為居民鍛煉休閒的“網紅打卡地”。IU酒店、匯美嘉商超、維也納酒店等大型商超、酒店相繼開業,現有住宿業13戶,共有客房665套、床位1030個。從漏風的老舊公租房到窗明几淨的新房,從雜草叢生的街頭空地到設施齊全的休閒廣場,“住有宜居”的承諾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間逐步兌現。

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老市區公共事務服務中心醫保窗口前,工作人員陳瑤耐心地為老人講解醫保政策、協助填寫表格。正是這樣一次次的暖心服務,“十四五”期間,老市區低保金、特困人員護理補貼等社會救助資金精準發放,低保標準較2020年增長24.2%;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提高至1080元。同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玉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推進醫養結合服務,80%的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3%以上,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群眾的社會保障“安全感”持續提升。
就業是民生之本,老市區讓“家門口就業”成為現實。除了熱鬧的線下招聘,“碼上就業”平台成為求職者的“掌中寶”。居民小李掃碼後,系統立刻推送了魯玉東壹的操作工崗位,他在線投遞簡歷後,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試通知。隨着一批批企業落地,越來越多像小李這樣的本地人不用遠赴他鄉打工,零就業家庭實現全面清零。


豐富的文體活動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由油城學校操場改建的全民健身廣場上,常年洋溢着活力與朝氣;遍佈各社區的20處新建室外運動場地和204&體育器材,滿足了不同年齡群體的健身需求。56人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24人取得證書,在廣場上總能看到他們指導居民鍛煉的身影。春節社火表演、中秋賞月茶話會、國慶文藝匯演……五年間累計開展70余場文化活動,讓街巷的煙火氣中浸潤着濃郁的文化味,群眾的精神生活愈發充實。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驅散了老市區昔日的沉寂。這五年的變遷,刻在老油城的磚瓦間,印在百姓的笑臉上,讓這座曾經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完成了從“沉寂”到“沸騰”、從“衰老”到“青春”的華麗蛻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玉門市老市區將帶着這份堅韌與活力,在振興崛起的道路上繼續闊步前行,讓祁連山的風雪見證更多新生與希望。(韓璇 陳玉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