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酒泉市金塔縣,黑河兩岸銀裝素裹,日光溫室裏卻春意盎然。在古城鄉頭號村溫棚種植基地,綠油油的油菜和香菜長勢正旺,農戶張翠蓮正忙着採摘。她説:“我家經營着3座溫室蔬菜大棚,1座溫棚蔬菜年毛收入在3萬元左右。”這幅冬日裏的豐收圖景,是“十四五”期間,金塔縣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殖業的生動縮影。據了解,“十四五”期間,金塔縣立足資源稟賦,以特色農業為抓手,推動種養殖業提質增效,走出了一條産業興旺、農民富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全縣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特色林果,葡萄園裏釀出“甜蜜事業”。寒冬清晨,羊井子灣鄉大泉灣村3組村民魁崇虎品嘗着自家晾曬的葡萄幹,臉上綻放出甜蜜的笑容。30年前,魁崇虎一家從臨夏州遷移到羊井子灣鄉,他和眾多村民一起見證了全鄉産業從無到有,再到做大做強的艱難歷程。他説:“我家種植葡萄有20年時間了,從最初的葡萄種植3畝地到如今的15畝地,畝均收入6千至8千元,葡萄産業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近年來,羊井子灣鄉緊緊圍繞葡萄主導産業,以“大園區引領、小農業聯動、全鏈條延伸”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産業發展之路。至目前,全鄉設施葡萄面積達1320畝,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格局。
在金塔縣各養殖小區,一排排標準化圈舍整齊排列,飼養的牛羊成群膘肥體壯。羊井子灣鄉大泉灣村黨支部書記石明俊全家包括父母、孩子在內共計6口人,飼養着20余頭牛,50余只羊。他説:“我們把玉米秸稈加工成飼料,羊糞還田種葡萄,形成了循環産業鏈。今年羊價上漲,我們的收入肯定比去年好。”

“十四五”期間,金塔縣做強現代制種、高效瓜菜、金塔肉羊三大主導産業和中藥材、戈壁農業等特色産業,累計建成各類農業産業園65個,設施農業累計達到4.64萬畝。累計建成規模養殖大場154個,“五配套”模式化養殖示範戶2.86萬戶,肉羊飼養量保持在230萬隻,帶動發展各類畜禽460萬頭(只)以上。
從傳統種植到設施農業,從分散經營到規模發展,金塔縣種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展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如今,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科技賦能、産業融合正書寫着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現代農業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最堅實的支撐。(酒泉融媒記者周愛玲 通訊員葛永剛 葛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