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繪就文體旅事業融合提升新圖景-新華網
首頁> 正文

蘭州市城關區繪就文體旅事業融合提升新圖景

2025-11-25 10:20:15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文化惠民 體育便民 旅游富民

  城關區繪就文體旅事業融合提升新圖景

  “出門有景點,休閒有書房,健身有場地,現如今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市民王女士的感慨,正是“十四五”以來城關區文體旅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城關區以文化為媒、以服務為橋、以活力為翼,深入推進文化惠民、體育便民、旅游富民工程,將文體旅發展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體驗,為新城關建設持續增添溫暖底色與鮮活動能,交出了一份厚重翔實的民生答卷。

  文旅融合煥新彩 文脈傳承添活力

  “十四五”期間,城關區深度挖掘文旅資源潛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邁上新&階,讓城市風景與文化底蘊相映成趣。通過精心實施白塔山提升改造、如驛蘭山文旅綜合體等重點民生項目,全區文旅版圖持續擴容,新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AAA級景區2個,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範區,指導6個村躋身省級文旅振興樣板村,一批兼具顏值與內涵的文旅地標脫穎而出。

  在蘭山一台閣憑欄遠眺可覽城市全景、讀者博物館可沉浸式感受文字魅力,這些網紅打卡點不僅成為市民休閒出游的新選擇,更成為城關文旅對外展示的鮮活名片。為精準對接群眾多元出游需求,城關區策劃推出紅色教育、城市休閒、鄉村體驗等19條主題旅游線路,配套舉辦相關紅色旅游宣傳活動,通過新媒體矩陣廣泛傳播,累計觸達群眾超百萬人次。

  在非遺傳承領域,“非遺進校園”活動常態化開展,覆蓋10余所學校2000余名學生,讓青少年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脈絡;建成4處非遺研學基地,累計開展體驗活動150余場,刺繡、剪紙、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在互動體驗中煥發新生。五年來,該區新增非遺代表性項目13項、代表性傳承人8名,通過文創集市、非遺工坊等多元平台,將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群眾喜愛的文創産品與特色服務,讓非遺技藝“活”在日常、融入生活。

  公共服務提質效 便民惠民零距離

  “十四五”以來,城關區織密織牢文體公共服務網絡,讓便民惠民服務觸手可及、溫暖直達。在文化服務領域,13座城關書房陸續落成開放,8個24小時智能自助書櫃遍佈城鄉角落,累計舉辦各類閱讀活動365場,服務讀者達20.7萬人次。從親子閱讀分享到經典誦讀沙龍,從作家見面會到讀書講座,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書香浸潤城關大地,點亮群眾精神生活。

  在體育服務方面,新增健身路徑153條、體育場地42處,全區人均體育面積提升至1.42平方米,無論是社區健身廣場還是公園運動區域,都成為市民揮灑汗水、強健體魄的樂園。同時,應急廣播體系實現區、街、社區全覆蓋,及時傳遞政策信息、應急提示與文化資訊,讓公共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群眾性文體活動的蓬勃開展,讓全民參與活力持續迸發,為城市注入滿滿元氣。五年來,城關區累計舉辦各類文化體育活動1481場,涵蓋節慶演出、廣場舞大賽、書畫展覽等多種形式;策劃青少年賽事650場,為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華、追逐夢想的舞&,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在各類賽事競技中,城關健兒奮勇拼搏、屢創佳績,在市級運動會上斬獲金牌272枚,在省級賽事中奪得獎牌81枚,在市十運會賽事中位列獎牌榜和積分榜雙第一。

  安全防線築堅實 消費體驗更安心

  安全是文體旅發展的底線,更是民生保障的關鍵。“十四五”期間,城關區常態化開展文體旅市場專項整治行動,聚焦網吧、KTV、旅行社、景區景點等重點領域,加大檢查頻次與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精準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針對極端天氣、設備故障、人員聚集等突發情況,不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細化應急處置流程,加強應急演練與物資儲備,全面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與風險防控水平。

  通過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保障體系,城關區實現文體旅市場零安全責任事故,用實際行動守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執法人員常態化巡查排查隱患,景區工作人員貼心引導保障安全,企業經營者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多方聯動形成強大合力,為群眾營造了安全、有序、放心的文體旅消費環境。

  本報記者 顏娜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