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田野進入萬物休眠的冬季,肅州區的日光溫室裏卻依然煥發着勃勃生機。草莓、西紅柿等果蔬茁壯生長,呈現一派産銷兩旺的繁忙景象。這股冬日裏的産業熱潮,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活力。

寒風吹過樹梢,肅州區泉湖鎮的溫室大棚裏卻洋溢着“甜蜜”的忙碌。草莓的清香與無花果的甜潤在空氣中交融,不僅催熟了纍纍碩果,也吸引着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採摘。
“你看這草莓,個頭大、顏色正,甜度也足。我們嚴格遵循綠色標準種植,不用催熟劑,讓大家吃得放心!”泉湖鎮永久村種植戶王飛一邊麻利地採摘,一邊笑着介紹,每一個成熟的草莓都是他精心培育的成果。
“搞採摘不能只靠一個品種,你看我們還有人參果、火龍果,就是為了分散風險、滿足不同需求。草莓今年擴大了規模,種了十五個棚,5個品種,十一月中旬就熟,我們精心管理,甜度高了不少!”泉湖鎮筱筱草莓採摘園的尤筱蓉一邊採摘一邊介紹道。
這番熱鬧景象,正是泉湖鎮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泉湖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趙麗介紹:“我們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幫大家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把‘泉湖採摘’的品牌打得更響。下一步,我們還計劃辦草莓採摘節,把全鎮的採摘園串珠成鏈,推出更多休閒體驗活動,讓游客玩得盡興、吃得開心,也讓咱們農戶的腰包更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銀達鎮的冬日,同樣不甘寂寞。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掀開厚重的保溫門簾,一股混合着泥土與果蔬清香的暖流便撲面而來。滿目翠綠的蔬菜與紅艷欲滴的果實交織成一片綠波紅浪,與棚外的蕭瑟單調形成鮮明對比,共同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冬日“豐收圖景”。
“以前冬天基本沒農活,現在溫室裏根本忙不過來!”銀達鎮南壩村種植戶趙傑笑着説,“我今年種了5畝西紅柿,現在一斤能賣到兩塊五,預計能收入兩萬元。”
銀達鎮農技人員李金錄説:“為保障冬季農業生産,我們鎮農業服務中心全員下沉,把技術服務直接送進大棚。在育苗、防蟲、防凍等關鍵環節,我們開展‘點對點’指導,確保農戶遇到的技術難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今年,全鎮冬季溫室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我們積極牽線搭橋,通過電商、農超對接等新模式搭建産銷‘橋梁’,確保新鮮果蔬‘産得出、銷得暢、賣得好’,實實在在守護好鄉親們的‘錢袋子’。”銀達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雁介紹道。
日光溫室裏的盎然生機,正是肅州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科技改寫了傳統農時,特色産業在寒冬中煥發出蓬勃活力。這些現代化的溫室,不僅保障了群眾的冬日餐桌供應,更發展成為吸引游客體驗田園樂趣的休閒樂園。如今,這股集生産、生態與體驗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浪潮,正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産業根基,繪就出一幅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冬日新畫卷。(陳美伊 王琦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