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堅持把發展馬鈴薯産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抓手,緊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創新基地建設、標準化試驗推廣兩個主攻方向,全力構建馬鈴薯綠色優質高效産業化發展體系,推動産業提質增效。今年種植11萬多畝馬鈴薯,總産量18.47萬噸,産值1.38億元。

在太平鎮老莊村的慶陽沃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千畝馬鈴薯復種提質增效示範點,多&&型農機來回穿梭緊張作業,工人們嫻熟地撿拾着泥土中翻出馬鈴薯,田壟間,一袋袋裝滿馬鈴薯的編織袋整齊排列,地頭的空地上,挖掘機與運輸車輛轟鳴作響,工人們默契配合,將袋裝馬鈴薯穩穩吊裝上車。近兩年,公司探索試驗“油菜+馬鈴薯”“小麥+馬鈴薯”旱地輪作模式,在夏收閒置耕地復種馬鈴薯,讓“閒置田”變“增收田”。

慶陽沃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範文説:“我們慶陽沃帆公司在鎮原縣5個鄉鎮共流轉土地4000多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等主要農作物。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咱們千畝復種馬鈴薯的收穫點,我們的馬鈴薯品質優良,抗病性強,澱粉含量高,深受北京、重慶等市場的歡迎。我們基地每年吸納務工人員6千餘人次,勞務支出80多萬元。”

作為隴東旱垣馬鈴薯復種提質增效的標杆項目,慶陽沃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與科學管理,不僅破解了旱垣地區農業生産的諸多難題,更讓千畝旱垣變身“豐收田”。他們通過促進土地流轉合作模式、帶動農戶發展生産模式、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模式,為當地農業産業升級與農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強勁動力。

馬鈴薯提質增效千畝示範點負責人趙百紅説:“今年洋芋有早熟品種,還有訂單原種,一天上工人是130人左右。”
太平鎮老莊村村民張靈芝説:“我家就在跟前,我跟上拾了3天洋芋了,平均每天掙180元左右,情況也好着。”

今年,鎮原縣馬鈴薯産業採取統一耕作整地、統一供應種薯、統一耕作播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機械收穫“五統一”種植模式,依託慶陽沃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帶動全縣完成馬鈴薯種植11萬多畝,其中春播84934畝,復種25109畝,總産量18.47萬噸,産值1.38億元。(鎮原融媒全媒體記者 田曉博 慕冠群 劉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