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屆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答辯結束-新華網
首頁> 正文

第41屆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答辯結束

2025-11-24 10:52:27
來源:蘭州晚報

  原標題:第41屆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答辯結束

  點燃孩子們的創意火花

選手在答辯前進行準備和調試

  11月23日,第41屆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答辯在長城賓館舉行,來自全市57所學校、178名選手、115件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入圍此次終評答辯。

  大賽由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團市委、市婦聯聯辦,分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和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兩大板塊,涵蓋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青少年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大類競賽項目,全市近200所中小學校、5000余名學生和輔導教師報名參與。

  “古建築安全監測系統”“留守農田防護系統”“從俗語到科學:揭秘‘原湯化原食’背後的原理”“極地科考機器人”……終評答辯現場是小小科技愛好者的主場,記者在這裡看到了許許多多非常有創意的作品。

  在“小學技術”答辯室外,王家堡小學五年級的雷澤宇和火星街小學三年級的孫夢熙,正在對他們的作品“智能抽紙盒”做答辯前的最後調試。抽紙盒的備箱內可存放3包抽紙,用完一包會自動填充,經過他們的精巧設計,在抽至最後幾張時也不會出現抽不出紙的情況。

  “今年榆中縣因強降雨引發山洪災害,我在電視畫面中看到,挖掘機等大型設備在救援現場不夠靈活、施展不開,人工救援風險又很高,所以我就想設計一款救援專用的機械臂。”皋蘭四中初一的楊興煥介紹着自己的作品——“擎援”。用它可以減少救援人員傷亡,通過遠程操控替代人工進入危險區域;可以提升救援效率,完成高強度、重復性任務;同時,適用於廢墟清理、障礙移除、物資投放、危險品處置等許多場景。楊興煥説,在計算機老師周翰的指導下,自主設計製造了機械臂的外骨骼,反復改進了3個月。

  “在傳統地理課堂上,講到環境問題、能源分佈與調配等知識時,老師難講透,學生難想象,導致學生興趣不大,教學效果不好。”永登一中高三女生周仟展示了一款“中國環境問題與能源布局教學演示儀”。在李生庭和鄧育軍兩位老師的指導下,這款演示儀破解了教學痛點,讓抽象的地理規律“活”起來。

  據悉,為確保大賽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大賽組委會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聘請來自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大學、甘肅省科學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等高校與科研院所的44名專家教授擔任評委。優秀作品將推薦參加全省青少年科創大賽。

  記者 何燕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