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從數字賦能到生活提質-新華網
首頁> 正文

蘭州新區:從數字賦能到生活提質

2025-11-24 10:52:18
來源:蘭州晚報

  原標題:從數字賦能到生活提質

  蘭州新區書寫智慧新城答卷

  新區智能交通黃河大道路段

  新區智慧水務指揮大廳

  甘肅海亮智能工廠

  進小區刷臉無感通行,拎貨商戶告別門禁卡煩惱;行駛在黃河大道,8.6公里綠波帶讓紅燈變少、路程縮短;智慧水務大屏上,管網數據實時跳動,水質安全全程可溯;掃掃二維碼,群眾訴求24小時內分揀、30個工作日內反饋……獲批國家級新區十三年來,蘭州新區以“城市雲腦”築牢數字底座,讓數據在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産業發展間高效流動,讓科技溫度浸潤城市肌理,讓發展成果惠及萬千市民。

  1 數字+服務

  讓幸福生活有“智”感

  “以前送貨拎滿東西還要找門禁卡,現在刷臉就過,一天跑十幾次小區都省心!”在蘭州新區經營羊肉館的張鵬,每天往返瑞嶺名郡小區配送新鮮食材,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讓他的送貨效率提升了近三成。這是新區智慧社區建設的生動縮影,也是88個智能化全覆蓋小區居民的共同體驗。

  近年來,蘭州新區全面推進智慧物業小區建設,搭建集物業信息、誠信管理、投訴報修、智慧安防等功能於一體的服務平台,將水電氣繳費、訪客登記、設施維修等基礎服務全部線上化,有效破解了傳統社區管理響應慢、流程繁的痛點。蘭州新區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楊祖棟介紹,通過平台聯動,業主反映的電梯故障、管道維修等問題平均處置時間從48小時壓縮至8小時,辦結率達98%以上,居民生活的安全感與便捷度持續提升。

  民生服務的智慧化觸角不斷延伸至政務、醫療等核心領域。2025年4月上線的蘭州新區醫共體信息平台,實現了甘肅省人民醫院分院、省康復醫院等23家醫療機構的影像診斷、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功能互通,基層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率達100%。家住新區彩虹城的李大爺因高血壓復診,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通過遠程會診系統直接對接省人民醫院專家,無需奔波就能獲得精準診療方案,還能通過線上醫保支付完成結算,全程省時省心。從社區門禁到就醫辦事,從政務服務到日常繳費,數字化正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2 智慧交通+水務

  織密民生保障網

  道路通則民心暢。蘭州新區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內聯外暢”的立體化路網格局,目前公路網總里程達870.1公里,高速公路覆蓋率、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率均達100%,187條城市道路構成“十橫八縱”骨架路網,為市民出行築牢硬體基礎。

  在此基礎上,新區啟動智能交通項目建設,讓出行更高效、更安全。2024年,黃河大道8.6公里、南繞城快速路7.2公里的“雙向綠波帶”建成投用,9塊“綠波時速60km”引導屏精準指引,結合車流高峰設置的信控模式讓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從市區去機場,黃河大道這一段要等六七個紅燈,現在跟着綠波走,一路通暢,節省了20多分鐘。”經常往返機場的司機王師傅深有感觸。

  新區數據顯示,綠波路段行駛速度提高52.1%,等紅燈時間下降41.2%,行程時間節省25.9%,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35%。此外,新區還在學校、醫院周邊設置12處智能違停抓拍點,啟用5處潮汐車道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警力部署,讓交通管理更精準高效,市民出行更安心有序。

  用水安全是民生底線。走進新區市政集團供排水公司智慧水務綜合調度中心,電子大屏上進出水流量、水質指標、管網壓力等數據實時閃爍,地下管網分佈清晰可見,各制水環節運行狀態一目了然。“供水管線壓力突變時,調度中心能秒級識別異常,自動生成最優處置方案並下髮指令,維修人員通過手機App接收工單,精準定位故障點。”智慧水務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張甲之介紹,得益於全程可追溯、風險可預警的管理模式,新區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100%。如今,市民通過手機App即可查詢用水記錄、繳納水費、申請報修,智慧水務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讓用水保障更省心、更放心。

  3 智慧治理

  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

  “大爺,掃這個碼就能直接提建議,比找幹部還快!”在蘭州新區秦川鎮,網格員正在向村民推廣“蘭州新區人民建議徵集”二維碼。作為新區“‘碼’上回家”工程的重要載體,這些二維碼張貼在各村鎮、社區的顯眼位置,群眾掃碼即可一鍵上傳訴求、建議或投訴,後&24小時內完成分揀,30個工作日內反饋辦理結果,形成“群眾掃碼-平台受理-部門分辦-結果可溯”的閉環機制。

  截至目前,平台已收集群眾建議1200余條,辦結率達95%,其中“優化小區充電樁布局”“增設農村公交站點”等86條建議被納入新區民生實事項目,讓群眾真正成為城市建設的“出題人”和“評卷人”。

  這一創新實踐,是新區智慧治理的生動寫照。依託智慧政法、“雪亮工程”、“小蘭善治”、綜治視聯網等信息化平台,蘭州新區打造“智慧網格雲”中心陣地,繪製新區網格數字地圖,將全區劃分為326個基礎網格、58個專屬網格,整合公安、民政、應急等18個部門的數據資源,實現“精細治理一張圖、全網聯動一盤棋”。

  “在原有聯通新區公安社會治安監控視頻的基礎上,我們把水塘、砂坑、廣場等重點區域492路視頻監控整體匯入綜治中心調度系統,後續還將推動各住宅小區視頻監控全量接入。”新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視頻AI分析技術,系統可自動識別高空拋物、佔道經營、人員聚集等異常情況,實時向網格員推送預警信息,實現“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轉變。

  當群眾帶着煩心事走進新區綜治中心,無論是鄰里糾紛、勞資矛盾還是法律諮詢,都能體會到“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便利。今年8月,某建築工地的5名工人因工資拖欠求助,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治理平台快速調取企業用工信息、工資發放記錄,&&勞動仲裁、住建等部門在線調解,僅用3個工作日就促成雙方達成協定,工人順利拿到工資。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區綜治中心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0%以上,網格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成功率達100%,綜治中心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矛盾化解“終點站”,讓社會治理更有溫度、更有效率。

  4 數智賦能

  産業發展加速提質

  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惠及民生,更成為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在蘭州新區千億級綠色化工園區,智慧管控中心的大屏實時監控40平方公里園區動態,集成1140條重大危險源數據、247條高危工藝數據,實現污染物排放動態監控和超標秒級預警。“通過傳感器實時採集生産設備溫度、壓力、氣體濃度等數據,結合AI算法進行風險預判,能提前2-3小時發現潛在安全隱患。”園區安全環保部負責人介紹,智慧管控系統讓園區安全事故率下降40%,2024年成功躋身全國百強化工園區。

  在製造業領域,智能化改造讓生産效率大幅提升。甘肅海亮智能工廠投入2.76億元進行智能化升級,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從原材料採購、生産加工到成品出庫的全流程數據監控。車間內,工業機器人精準完成銅桿拉伸、線纜包覆等工序,AGV小車自動轉運物料,系統根據訂單需求自動調整生産計劃,單萬噸産能用工量較傳統模式減少50%,産品合格率從98.2%提升至99.7%。甘肅傳祁甘味乳業則通過引入智能視覺檢測系統、全自動包裝生産線,實現從奶源檢測、加工生産到倉儲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生産效率提升70%,産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份。作為科技創新與産業融合的核心載體,“甘智匯”科創園正加速推進研産融合科技攻關,計劃到2027年累計實施概念驗證及小試項目100項,轉化落地科技成果20項,産值達到20億元,打造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

  十三年深耕不輟,蘭州新區以數據為核心生産要素,讓智慧城市建設既有“科技溫度”,又有“發展力度”。從刷臉通行的便捷到綠波暢行的高效,從水質達標的安心到矛盾化解的舒心,數字賦能正讓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願景,轉化為每個市民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這座崛起於秦王川的智慧新城,正以昂揚姿態書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周靖博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