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24 15:20:48 來源: 定西日報

一條條幸福路通向萬家燈火——“十四五”期間通渭縣交通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5-11-24 15:20:48     來源: 定西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圖為通定高速馬營段。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 牛小棟 攝

  “以前路面不平,一下雨難以出行。今年硬化了,現在走在上面既安全又舒服。”站在家門口新修的水泥路上,通渭縣平襄鎮瓦石村村民張德育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到平坦堅固的水泥路,這一條條連通家門口“最後一公里”的路,是通渭縣“十四五”時期交通建設的生動縮影,承載着萬家燈火背後的幸福與希望。

  “十四五”以來,通渭縣緊抓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設機遇,圍繞縣委“6543”發展思路,以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目標,構建起內聯外暢、便捷高效的農村路網結構,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通渭當好了開路先鋒。2024年2月,該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路,是希望的象徵;路,也是發展的空間。“十四五”期間,通渭縣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累計實施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工程898條,總里程達1806.474公里,使1141個自然村告別了行路難。截至2025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2445公里,其中農村公路佔比高達82.7%。全縣18個鄉鎮、332個建制村不僅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通暢率和通客車率更是雙雙達到100%。自然村(組)道路硬化率已達89.7%,受益村組佔比91.9%。這一系列數據,標誌着通渭農村交通基礎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正被逐步消除。

  道路建設既要打通“大動脈”,也要暢通“微循環”。在義崗川鎮崔岔村,一座被暴雨沖毀的便民橋完成了重建。“今年政府不僅重修了橋,還提升了質量,升級了涵洞,現在出行既方便又安心。”村黨支部書記孫偉夫説道。“十四五”期間,全縣共實施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10公里,改造危橋21座,新建便民橋73座,實施主巷道硬化81萬平方米,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守護着百姓的出行安全。

  冬日暖陽下,X209線馬李三級公路平襄鎮溫泉村至第三鋪鄉第三鋪村改建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標線施劃。項目經理周志勇介紹説:“項目於今年6月10日開工建設,截至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現在正進行交安工程施工,將於11月底全面完工。”

  通渭縣在高速路網與普通國省道提升方面均實現質的飛躍。作為全縣首條高速,通定高速已於2023年10月建成通車;G247通秦段、S35景禮高速定西段已具備開工條件。G247通渭至會寧二級公路、S565線襄南至李家店至常家河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通車,有效連接了多個鄉鎮,提升了路網整體效能。

  建設是基礎,管養運營是關鍵。通渭縣創新建立了專業化養護隊伍,全面落實三級路長責任制,形成了“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保護體系,開發護路員、保潔員2772名,累計投入養護維修資金7400余萬元,確保“有路必養、養必優良”。在運營方面,積極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投入101輛客車運營74條線路,實現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覆蓋,並大力發展客、貨、郵融合,建設新能源充電設施,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十五五’期間,我們重點圍繞完善綜合交通網絡、提升運輸服務水平、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提高行業治理能力等六個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鞏固示範創建成果,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交通力量。”通渭縣交通局副局長南國寧説。(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 李 娟 通訊員 惠施陽)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