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24 17:44:21 來源: 永昌縣融媒體中心

寒冬裏的“綠希望”:永昌冬小麥繪就田園新景

2025-11-24 17:44:21     來源: 永昌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11月18日清晨,冬日的陽光灑在永昌縣東寨鎮龍口村的田野上,連片的冬小麥田順着平緩的地勢鋪展開來,幾百畝翠綠在大西北初冬的枯黃底色中格外醒目,寒風拂過田間,麥苗輕輕搖曳,泛起層層綠浪,打破了冬日鄉村的沉寂,成為荒涼冬日裏難得的生機畫卷。

  麥田裏,晶瑩的露珠挂在麥苗尖端,陽光穿過枝葉灑在田間,露珠折射出細碎的光芒。正在田間查看麥苗長勢的種植大戶楊金文,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麥田,向記者細數起種植冬小麥的好處:“我們在東寨龍口村今年種了300畝冬小麥,當時是為了倒茬,上一茬我們種是娃娃菜,種冬小麥好處是我們一來能給蔬菜倒茬,二來産量高,在明年7月種完之後還能種其他作物。”話語間,對來年豐收的期待。

  “十四五”期間,永昌縣始終將保障糧食安全放在農業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冬小麥種植作為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穩定糧食産量的重要舉措,依託區域氣候特點與作物生長規律,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模式,在秋季蔬菜、玉米等作物收穫後,抓住有利時機組織農戶播種冬小麥,讓原本閒置的冬閒土地“活”起來,既避免了土地撂荒,又新增了糧食種植面積。相較於傳統種植的春小麥,冬小麥具有返青時間早的優勢,不僅能降低氣候對糧食生産的風險,其收穫期還能提前約半個月,為後續種植其他作物留出充足時間,在保障糧食産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的綜合效益,實現“穩糧”與“增收”的雙贏。

  同時,永昌縣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規劃冬小麥種植時,優先選擇高標準農田,並大力推廣淺埋滴灌技術,為冬小麥生長提供了有力支持。相較於傳統的漫灌方式,淺埋滴灌技術能將水資源和肥料精準輸送至麥苗根部,避免了水分蒸發浪費與肥料流失問題。據統計,依託高標準農田的淺埋滴灌設施種植冬小麥,每畝地可節水30%以上,化肥使用量也相應減少,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了麥苗的生長質量,讓冬小麥畝産穩定在較高水平,為全縣糧食總産量的穩定增長築牢了“壓艙石”。

  如今,在永昌縣的鄉村田野間,冬小麥已成為冬日裏的“綠色名片”,更成為守護糧食安全的“希望田野”。從東寨鎮龍口村的連片麥田,到全縣範圍內成片的冬小麥種植地塊,這一抹抹翠綠不僅扮靚了寒冬時節的鄉村風貌,更承載着農戶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實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糧食安全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