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瓜州縣各基層醫療機構集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應急救護培訓活動,旨在進一步夯實基層醫療服務網,全面提升醫護人員專業素養以及轄區居民的應急處置與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動通過“理論賦能”與“實操淬煉”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模式,力促急救技能轉化為守護群眾生命健康的“硬核力量”。
針對基層醫護人員的崗位核心技能需求,本次培訓設置了專項提升課程。培訓中,經驗豐富的醫生結合臨床急診中常見的典型外傷案例,系統闡釋了紅十字應急救護的核心原則,並對外傷止血、清潔、固定、包紮的標準化流程進行了重點剖析和分步拆解。圍繞頭部、四肢、軀乾等不同部位的外傷特點,培訓師資詳細演示了三角巾、繃帶等多種材料在環形包紮、螺旋反折包紮、“8”字包紮等實用技法中的應用,反復強調包紮松緊度的把控、如何有效避免二次傷害等關鍵細節。
此外,培訓還重點強化了擔架轉運這一關鍵環節的技能訓練。骨幹醫師現場示範了擔架固定、傷者搬運的正確姿勢、上下坡轉運的特定技巧以及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的要點,並將“單人攙扶”“雙人平托”“多人協同”等不同場景下的轉運手法逐一進行分解教學。
“這次培訓非常貼近我們基層的實際工作,專門針對臨床常見的外傷處置和擔架轉運場景,很多以往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包紮時如何精準避開傷口、上坡轉運時如何有效保護傷者脊柱,這次都得到了清晰的指導。經過系統練習,感覺應對突發傷情時更有底氣了,今後出診處理類似情況,能夠更規範、更迅速地幫助患者。”瓜州縣瓜州鎮衞生院王曉燕分享説,她的感言,折射出參訓醫護滿滿的收穫與踏實。
在強化醫護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瓜州縣各基層醫療機構還將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的觸角延伸至廣大居民。培訓現場,醫務人員利用人體模型作為教具,耐心細緻、手把手地向居民講解並演示心肺復蘇(CPR)的完整操作流程——從如何判斷意識與呼吸、擺放正確體位,到胸外心臟按壓的深度與頻率、清理口腔異物、進行有效人工呼吸等每一個關鍵步驟,邊示範邊解答居民疑問。現場還設置了實操體驗環節,鼓勵居民親自動手練習,並由醫護人員進行一對一指導,及時糾正不規範動作。
剛完成一輪心肺復蘇實操練習的河東鎮居民王阿姨,儘管額頭上還帶着汗珠,卻滿臉笑容地分享了自己的體會:“以前總覺得急救是醫生護士的事,離我們很遙遠。今天親手跟着老師練習了心肺復蘇,才明白在緊急關頭,我們普通人也能上前‘搭把手’,關鍵時刻能救命!老師教得特別仔細,連按壓要用多大勁、多快速度都手把手地教。以後萬一遇到家人或鄰居有突發情況,心裏總算有點底,不至於完全慌神了。這樣的培訓真的太實用了!”
“基層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無論是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是廣大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都直接關係到生命安全的保障成效。”瓜州縣衞生健康局副局長袁永軍説,“下一步,我們將把應急救護培訓納入常態化工作體系,不僅要確保基層醫護人員的技能持續鞏固和提升,還將通過進社區、進鄉村等更貼近群眾的方式,將急救知識技能送到百姓身邊,真正讓這些‘救命技能’人人能學、人人會用。”
據悉,此次系列培訓活動針對性強、實操性突出,有效強化了基層醫護人員應急救護的規範性和熟練度,同時也成功將急救知識種子播撒到更多居民心中。下一步,瓜州縣各基層醫療機構將持續完善應急救護培訓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技能練兵與知識普及活動,致力於以專業的培訓築牢基層健康防線,用實用的技能守護萬家平安,讓高效的應急救護力量覆蓋並惠及全縣每一個角落。(吳敏 馬文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