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溫度-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定西渭源: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溫度

2025-11-23 10:51:59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溫度

  今年2月7日上午,來自渭源縣蓮峰鎮簸箕灣村的張小林乘坐G2096次列車,前往青島務工。這是他第一次赴青島就業,如今已在青島國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穩定工作,月收入達6000元。

  張小林的順利就業,離不開甘肅省“春風行動”的暖心護航。

  今年“春風行動”期間,甘肅省人社部門積極協調山東省,通過資金補貼方式,在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州等地開展“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轉服務,為有集中出行需求的返鄉返崗務工人員提供包車、專列(包車廂)、包機等便利,真正實現“出家門、上車門、入廠門”,極大提升了務工人員的出行效率與就業穩定性。

  群眾的難點痛點就是改革的出發點、發力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甘肅省以改革實效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來,甘肅省持續完善産業與就業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若干措施,健全東西部勞務協作品牌工作機制,探索“分類精準推介人才、人崗匹配招聘人才”的新模式。今年,截至10月底,甘肅省城鎮新增就業29.89萬人,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15.3萬人次。

  走進金塔縣東壩鎮小河口村的互助幸福院“樂齡食堂”,這裡寬敞明亮、乾淨整潔,飯菜香味撲鼻。老人們圍桌而坐,共進午餐、閒話家常,其樂融融。

  “這裡的飯菜可口,還有優惠,子女們能安心忙自己的事,再也不用擔心我們的吃飯問題了!”“閒余時間還能下棋、健身……”一句句樸實話語,道出了老人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幸福食堂”開進村,有效破解了農村特別是特殊困難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現實困境,探索出了一條保基本、可持續、廣覆蓋的農村養老新路徑。

  在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同樣提質升級。在蘭州市西固區蘭棉廠社區,1000余平方米的西固城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暖意融融。養老服務中心配備專業護理團隊和多功能活動空間,服務輻射周邊4個社區、3700余名老年人。依託該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常態化開展器樂演奏、書畫創作、茶話會等“守護朝夕美好”系列活動,讓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為補齊鄉村兩級養老設施短板,自2021年起,省委、省政府連續五年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5.5億元,建成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2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900個,新增養老服務設施面積近70萬平方米。目前,縣級養老機構和城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已實現全覆蓋,村(社區)養老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承載着家庭對未來的期盼。金昌市民張曉慧曾為孩子入園問題焦慮不已:“前兩年,我一直擔心孩子能上哪所幼兒園。如今,隨着家門口公辦園數量不斷增加,孩子已順利入讀金川區第二幼兒園。”張曉慧笑着説,幼兒園離家近、環境好、設施齊全,老師專業又有愛心……言語間滿是安心。

  這份“安心”,源於甘肅省對教育事業的持續投入。近五年來,甘肅省累計投入學前教育資金60.73億元,新建改擴建公辦園225所,新增學位7萬餘個;投入145.84億元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新增城區義務教育學位13.1萬個;投入30.97億元提升高中辦學條件,新增普通高中學位6萬餘個,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項紮實有效的改革,正轉化為百姓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當前,甘肅省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托舉起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永萍

【糾錯】 責任編輯:劉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