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靜寧蘋果産業鑄就181億元品牌傳奇-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平涼靜寧蘋果産業鑄就181億元品牌傳奇

2025-11-23 10:50:15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找準一條路 黃土能“生金”——平涼靜寧蘋果産業鑄就181億元品牌傳奇

  平涼市靜寧縣現代化蘋果分揀車間。資料圖

  深秋的平涼,垣上流金,果香四溢。

  10月11日,省政府新聞辦將“甘味出隴”主題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的現場,第一次搬到了靜寧縣的萬畝蘋果園中。

  10月16日至23日,2025中國蘋果産銷峰會暨靜寧蘋果招商推介大會在平涼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客商再度聚焦這片黃土地。

  兩場會議,一個主題。它們共同訴説着一個關於堅持與蝶變的故事——平涼市用47年光陰,潛心“謀一果”。

  靜寧蘋果,是平涼市九大産業鏈之一。如今,這枚小蘋果,已長成“參天大樹”,品牌價值高達181億元!它不僅是甜蜜的果實,更是帶動農民增收、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緣起·一棵樹的探索

  時光回到47年前。

  那時的平涼,鄉親們在黃土地上為溫飽奔波。地裏只種小麥、玉米和土豆,靠天吃飯,産業單一。

  轉變,始於一場大膽探索。

  1978年,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平涼農技員們背着樹苗,走鄉串戶:“黃土層厚、日照足、溫差大,種蘋果,能成!”

  響應者寥寥。“種糧保吃飯,種蘋果能當飯吃?”

  質疑聲中,第一棵果苗頑強扎根。

  早期的園子,“張家栽兩棵,李家種半畝”。樹種混雜,難成規模。

  困局中,涇川等縣率先突圍。幹部下沉動員,技術員包村指導。算收益賬,樹致富典型,讓群眾從“看客”變“主角”。

  為激發幹勁,涇川縣辦起“賽果賽園大會”。果農們推車提籃,紫紅的“秦冠”、黃澄澄的“黃元帥”一一亮相。專家逐項打分,領導親自授獎。

  “種了半輩子蘋果,沒想到還能當先進!”捧着獎牌,果農笑逐顏開。

  從1978年到1990年,一場“認知革命”悄然完成。30萬畝果園如星火初燃,希望種子深埋黃土。

  擴張·一片園的崛起

  20世紀90年代,春潮奔涌。

  1991年,平涼地區行署印發決定:集中連片,整鄉推進果樹種植。

  政策迅速下沉,“要想富,種果樹!”成為響亮口號。

  靜寧&&方案,涇川推行“三統一”,莊浪建設示範區。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靜寧的突圍從“一張藍圖”開始。南部山區光照足、溫差大,恰是紅富士的“天然溫床”。

  為破“小農戶難闖大市場”之困,靜寧大膽探索“公司+協會+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企業將果園當作“第一車間”,統一供苗、統一管理、承諾收購。

  黨員帶頭闖,群眾跟着幹。靜寧縣仁大鎮堡子村黨支部書記馬德貴,帶領黨員種下500畝連片果園。“縣上派技術員,還簽收購協議,果商保底價兜底!”

  1997年秋,第一茬紅富士挂滿枝頭。卡車開進地頭,每斤1.5元的收購價讓村民吃下“定心丸”。

  到1999年,仁大鎮果園突破2.8萬畝,成為靜寧縣首個“蘋果專業鎮”。

  9年間,平涼市果園從32萬畝擴至90余萬畝。靜寧仁大、涇川窯店、莊浪萬泉……一批果業重鎮迅速崛起。

  提質·一枚果的昇華

  規模崛起,挑戰隨之而來。

  市場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同行競爭日益激烈。靜寧蘋果站在十字路口:是繼續追求産量,還是轉向質量?

  答案清晰而堅定:提質增效,鏈上升值!

  新世紀伊始,平涼果業轉向“穩面積、提質量”。一場從“種得好”到“鏈上生金”的變革悄然開啟。

  莊浪萬泉鄉果農萬喬娃,率先嗅到“貯藏增值”的潛力。他聯合村民籌資120萬元,創辦股份制公司。為避免蘋果賤賣,實現“錯峰上市”,公司建成10座恒溫庫,年吞吐蘋果115萬公斤。

  生意還延伸縣外,年利潤穩定在七八十萬元。周邊果農加入合作,告別“看天賣果”,分享産業鏈增值紅利。

  “以前賣果論筐,現在論噸;以前求着收,現在挑着賣!”果農們紛紛感慨道。

  靜寧的常繼鋒則更早謀篇全産業鏈。2005年,他創立常津果品公司,上游聯合果農,中游智能分選,下游挺進沃爾瑪、永輝超市,更遠銷泰國、新加坡。

  “過去只賺種植錢,現在從分揀到包裝都能參與。”常繼鋒帶動1200戶果農,年均增收超2萬元。

  10年間,平涼果園面積穩定在百萬畝,年産值突破12億元。外地企業聞“果”而來,辦廠開店,農村小鎮商貿興起,業態煥新。

  轉型·一個産業的蝶變

  自2011年起,平涼啟動優生區全覆蓋戰略,年均擴園近20萬畝。

  標準化成為“硬約束”,“矮砧密植”“測土配方”全面推廣。靜寧縣建起20個萬畝示範園,涇川縣推廣“果沼畜”循環模式,莊浪縣依託梯田改造配套水利設施,靈&縣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完善山地果園基礎設施。

  十年間,平涼市優果率從55%躍升至76%。

  在靜寧縣德美地緣現代農業集團分選車間,自動化生産線高效運轉。“按糖度、果徑自動分級,‘德美果’成了國家級運動員特供果。”總經理田積林説。

  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德美構建“四位一體、三統一”模式。聯合高校破解品種單一,推動種植轉型,組建合作社聯農帶農。

  “三統一”打通産供銷堵點:統一農資每畝年省130元;統一技術減少1.5個人工;統一品牌銷售溢價率達20%。

  “以前被客商壓價,現在優質果能‘論個賣’!”合作社負責人李軍貴欣喜道。

  靜寧紅六福果業以“鏈主”姿態構建全産業鏈,3萬噸冷庫保障供應,10個合作社聯結10萬畝基地,産品出口8國,“紅六福”品牌價值達2.11億元。

  質量成為蘋果産業“生命線”。德美建立全鏈條追溯系統;紅六福引入HACCP管理;靜寧建成全國首個蘋果産業大數據平台,實現“智慧管園”。

  如今,平涼蘋果産業已形成“育苗—種植—貯藏—加工—銷售”全鏈條。3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8家省級龍頭企業、980家關聯企業協同發力。

  加工端成為強勁引擎。23條分揀線、16.5萬噸精深加工能力、126萬噸冷藏保鮮能力、紙箱年産能3.5億平方米,靜寧蘋果加工産業集群躋身省級特色集群,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3個專業市場、500多個集散地星羅棋佈;直銷店、農超專櫃覆蓋全國;蘋果期貨交割庫建成,靜寧蘋果登陸新三板;41家出口企業將蘋果送往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破2億美元。

  47年,從第一棵試探的樹苗,到百萬畝果海;從提籃小賣,到暢銷全球;從默默無聞,到品牌價值181億元。

  “平涼蘋果的故事,是中國鄉村産業振興的微觀樣本。找準一條路,持之以恒,黃土也能變成金。”中國蘋果産業協會會長楊易如是説。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糾錯】 責任編輯:劉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