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決勝“十四五” 邁向“十五五”】
【新數據 新亮點】臨夏州高質量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記者從11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決勝收官‘十四五’ 爭先進位話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臨夏州聚力打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地、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全省勞動密集型産業集聚地、國內知名的黃河主題旅游目的地、黃河上游生態綜合治理先行地,高質量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據統計,“十四五”時期,臨夏州抓項目育産業、抓招商引強企、抓改革促開放,地區生産總值從2020年的352.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06億元、年均增長7%。爭取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517個,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3.5%,臨大高速、安臨一級、臨康廣高速、南陽渠提質增效及水系連通等項目相繼建成,縣縣實現通高等級公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70.8%。2024年接待游客4384.59萬人次、旅游花費233.84億元,較2020年年均分別增長38.3%和41%。工業産業擴規延鏈,規上工業企業翻番式增長、達到123家。
五年來,臨夏州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實施農房抗震改造3.89萬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1.66萬戶,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04%,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醫保參保率達100%,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率達98%。將60%以上的銜接資金投入産業發展,培育“牛羊菜果薯藥菌花”八大特色産業,建成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8個,牛羊全産業鏈産值達到311億元。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標準編制751個發展類村莊規劃,打造省級鄉村建設支持村219個、和美鄉村10個。
全力攻堅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兌現了“三年規劃兩年完成”的莊嚴承諾。震後11小時搶通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15小時完成搜救任務、48小時完成應急性臨時安置、7天全部複學復課、8天完成固定性過渡安置、1個月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去年,230所維修加固及新建重建學校如期開學,10.2萬戶居民自建房建成入住,14個集中安置點、1.08萬套安置房全面交付。今年加力推進重建後續項目,納入國家總體規劃的270個項目已全部完工,災後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實施“一圈一棚一股一貸一崗”配套扶持政策,建成萬隻肉羊和千頭肉牛繁育中心2個、肉牛和肉羊標準化養殖小區6個、標準化種植基地6個、日光溫室283座,後續産業覆蓋82%的集中安置群眾,實現安居、就業、增收有機統一。
五年來,臨夏每年將80%以上的財力投入民生事業,加強兜底性、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建設。新增城鎮就業8.9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打造“河州陽光月嫂”“康樂電焊工”“廣河油炸面點師”等區域勞務品牌,累計培訓勞動力32.05萬人,年均輸轉58萬人、勞務創收160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740所,新增學位6.3萬個,補充教師9103名,今年高考本科上線率57.99%、較2020年提高16.49個百分點。新建改擴建醫療機構19所,州人民醫院躋身三級甲等醫院行列,8縣市人民醫院全部創建二級甲等醫院,137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均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標準。2.5萬名幹部結對關愛2.9萬名特殊困難群眾,累計走訪探視33.4萬次、幫辦實事4.7萬件。
五年來,臨夏紮實開展“綠滿臨夏”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170萬畝,通道綠化4787公里,林草覆蓋率、水土保持率分別達到48.13%和67.14%,水土流失面積與強度實現“雙下降”。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0%以上。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飲用水水源達標率連續9年均為100%。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12家,新建集中式光伏發電77萬千瓦,林業碳匯開發進展順利,綠色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牛巧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