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閒時節農事忙,韭香滿棚采收忙。眼下,位於祁連山北麓的“中國韭菜之鄉”——玉門市赤金鎮,7742座日光溫室陸續扣棚升溫,1.6萬畝優質韭菜經過20余天精心培育長勢喜人,正迎來首茬采收高峰,新鮮翠綠的韭菜通過冷鏈物流發往蘭州、新疆、陜西等全國各地,日銷量穩定在200噸以上,為冬春蔬菜市場注入“赤金力量”。
赤金鎮坐擁弱鹼性黏重土壤,有機質與速效鉀含量豐富,疊加黃金緯度與高原氣候的獨特優勢,孕育出的韭菜以莖粗、葉寬、色濃、味美、纖維少的鮮明特點廣受青睞,不僅入選過全國兩會保供蔬菜,更斬獲“地理標誌産品”“有機農産品”等多項殊榮。作為河西地區最大的無公害溫室韭菜種植基地,該鎮近年來深耕韭菜首位産業,構建起“合作社+基地+農戶+綠色植保”的發展模式,通過聘請農業專家開展技術指導,推廣行栽穴植、昆蟲病原線蟲防蟲等綠色防控技術,實現病蟲害綜合防效達92.6%,農藥用量減少31.6%,畝均增效超750元。同時推行“五戶聯保”與標準化生産承諾制度,嚴格落實産地準出檢測,讓“沁馨”這個甘肅省著名商標成為優質安全的代名詞。
産業興則百姓富。如今的赤金鎮,韭菜産業已形成集種植、采收、加工、冷鏈、銷售於一體的全産業鏈體系,年産韭菜3.3萬噸,總産值超1.5億元,日光溫室産業收入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以上。不僅如此,産業發展還帶動周邊3000餘人就近務工,年勞務收入達6000余萬元,讓村民在家門口搭上綠色“致富列車”。今年9月,當地自動化韭花醬加工廠的建成投産,更推動産業從鮮菜供應向精深加工延伸,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
“現在種韭菜有技術指導、有品牌背書、有銷路保障,一座溫棚年收入能達2萬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正在采收韭菜的種植戶滿臉笑意。據悉,赤金鎮正推進長山嶺鄉村振興韭菜種植孵化基地建設,力爭通過10年時間建成萬畝示範基地,推動種植方式從分散向集中、效益從低效向高效、質量從綠色向有機、周期從一季向四季轉型。從昔日的“小籃提賣”到如今的“萬噸外銷”,從單一種植到全鏈發展,赤金韭菜正以産業振興的強勁動能,書寫着“中國韭菜之鄉”的新時代篇章。(仲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