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21 19:04:48 來源: 甘南州融媒體中心

合作:繪就“老有頤養”的幸福畫卷

2025-11-21 19:04:48     來源: 甘南州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在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鑲嵌着一顆璀璨的明珠——合作市。這裡不僅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一座正在用心用情書寫“養老答卷”的溫暖之城。

  近年來,合作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目標,系統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原實際、具有合作特色的養老之路。

  截至目前,合作市已建成養老機構2家,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個,村級互助養老點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7個,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走進合作市伊合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活動室內,幾位老人正專注地對弈,棋局間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閱覽區裏,有人靜心閱讀,有人輕聲交流;康復訓練區,老人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適度鍛煉,臉上洋溢着滿足與安寧。“這裡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吃得香、房子暖和,還有人陪着聊天、鍛煉,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正在中心休養的老人何生旭欣慰地説。

  這一切,得益於合作市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

  在設施建設上,合作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累計投入近672.8萬元,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批養老服務機構。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1所,建成村級互助養老點1個,配備無障礙設施、康復器材、文化娛樂設備等,極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環境。

  在服務模式上,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力量參與”機制,為特困、高齡、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門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累計為400余名困難老年人建立“四個一”服務檔案,開展上門服務超過6.7萬人次。同時,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完成適老化改造180余戶,安裝助老設備,切實提升了居家養老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在智慧養老上,探索搭建“智慧養老服務平台”,為獨居、高齡老人配備智能手環等終端,實現緊急情況實時響應、健康數據動態監測。積極打造老年助餐服務暖心工程,在全市設置6個社區集中供餐點,並在佐蓋曼瑪鎮美武村互助幸福院同步開展助餐服務。面向分散特困供養人員,以及低保、低收入、失能、失智等家庭老年人,提供普惠型折扣餐,切實解決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問題。今年以來,累計提供助餐服務9780人次,其中送餐到戶1306人次。

  在人文關懷方面,合作市堅持“硬體”與“軟體”並重,在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更注重服務內涵與文化滋養的深度融合。依託藏族傳統文化資源,常態化開展藏戲表演、唐卡繪畫、民歌傳唱等特色文化活動,並結合春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及“敬老月”組織開展走訪慰問與文藝展演,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通過廣泛開展“孝親模範”“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弘揚孝親敬老的文明風尚,積極營造全社會尊老、愛老、助老的濃厚氛圍。

  在機制保障上,合作市成立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合作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政策文件,明確部門職責,強化資金保障,健全監管機制,推動養老服務從“有”到“優”轉變。同時,加強養老護理員培訓,通過技能大賽、崗位練兵等方式提升專業水平,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如果説設施完善、服務精準是合作市養老工作的“形”,那麼文化浸潤、情感陪伴則是其“魂”。在這裡,養老不再是簡單的“照顧”,而是有溫度、有尊嚴的“陪伴”,是真正讓老年人從“養老”走向“享老”的生動實踐。合作市將繼續聚焦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深化醫養結合,推動智慧養老,打造更具高原特色、更富人文關懷的養老服務模式,讓每一位老人在“青藏之窗 雪域羚城”這片熱土上,都能安享幸福晚年。(記者 王明遠 通訊員 袁玉花)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