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光伏板向戈壁鋪展,化作蔚藍的“能量海洋”;一面面定日鏡向太陽列陣,匯成銀色的“光能熔爐”。“十四五”以來,敦煌市立足得天獨厚的光熱風能資源稟賦,搶抓“雙碳”目標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以規劃為引領、科技為內核、融合為路徑,全力推進新能源産業集群化發展,從全國首個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逐步邁向“風光儲氫”協同發展的綠色能源之都,昔日的廣袤戈壁蒼茫戈壁煥發出嶄新的生機與活力。

規劃領航,夯實集群發展根基
敦煌市精準錨定産業定位,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現代工業格局,持續推進多能互補新能源綜合基地建設。“十四五”以來,全市共獲批新能源指標491萬千瓦,新建成風電項目88萬千瓦,光電項目86萬千瓦,落地在建新能源項目210萬千瓦,“光熱+”、沙州能源等1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全部並網發電,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81萬千瓦。龍源、沙州能源3座330千伏升壓站有效投運,新能源外送電網框架不斷加強。2022年10月,首個風電項目海裝4.95萬千瓦項目成功並網發電,實現我市風電“零的突破”。北湖風電基地道路實現與省道直連,光電園區特種設備通道高效銜接景觀大道,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升級,為産業集群打通“大動脈”,徹底破解了産業運輸瓶頸。循環經濟産業園區成功升格為省級開發區,形成以清潔能源為核心的産業集聚平台。

科技賦能,激活集群核心動能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新能源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為産業集群注入核心活力。敦煌大成50兆瓦線性菲涅爾光熱發電項目攻克新型高性能熔鹽配方,突破550℃高溫技術瓶頸,設備國産化率達97%,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首航高科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1.2萬面定日鏡精準追蹤太陽軌跡,偏差不超過1毫米,智能化運營水平持續提升。儲能與制氫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構建能源閉環體系。中船風電“風光氫儲”試驗場全面建成,貫通可再生能源發電、離網制氫及消納全環節,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全天候離網供電。全釩液流儲能系統生産線開工建設,新型儲能技術的規模化應用,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大成聚能裝備製造等企業成功升規入庫,推動産業鏈從發電向裝備製造延伸,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形成良性循環。
多元融合,拓展集群增值空間
敦煌市創新探索“文旅融合+新能源”項目,在敦煌市光電産業園區創新開展研學項目,並建立起光電博覽園,讓游客在沉浸式參觀中深度感受新能源産業的技術魅力與零碳綠色場景。博覽園不斷探索創新,在研學教育模式上,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目前,敦煌光電博覽園是甘肅省唯一一家將新能源與教育相融合的研學基地,並成功創建我國首個將工業與旅游相融合的3A級景區,打破了傳統工業園區的單一屬性,讓游客在參觀中感受新能源産業的科技魅力。
“十四五”以來,敦煌新能源産業實現了從單點突破到集群發展的跨越式提升。未來,敦煌市將持續深化“風光儲氫”協同發展,加快技術創新與産業融合,讓這顆絲路明珠在綠色發展的浪潮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劉文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