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21 18:16:54 來源: 中國甘肅網

靈&:秋冬田疇織錦繡 糧蔬豐收繪新卷

2025-11-21 18:16:54     來源: 中國甘肅網
字體:
分享到:

  初冬時節的隴東大地,寒意漸濃卻生機不減。在靈&縣的田野上,24.5萬畝冬小麥長勢喜人,綠油油的麥苗在暖陽下舒展葉片;設施蔬菜大棚裏,鮮嫩的果蔬挂滿枝頭,農戶們忙碌勞作。回顧秋收秋種季,顆粒歸倉的喜悅與田間耕耘的身影交織,一幅糧豐蔬茂、鄉村興旺的農業畫卷正徐徐展開。

  秋收秋種穩根基顆粒歸倉底氣足

  眼下,靈&縣秋收工作已結束,秋種任務同步順利完成。面對前期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地通過強化統籌調度、精準施策發力,實現了秋糧顆粒歸倉、秋冬作物應種盡種的良好局面。

  記者從靈&縣農業農村局獲悉,全縣53.21萬畝秋糧已全部收穫完畢,其中35.11萬畝玉米、18.1萬畝其他作物均順利入倉;計劃種植的24.5萬畝冬小麥、1.3萬畝冬油菜已全部完成播種,為來年農業豐産豐收築牢根基。

  為應對降雨影響,靈&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部署推進“三秋”生産,建立縣級領導包鄉、農口部門包片、鄉鎮幹部包村的責任機制,層層壓實工作任務。氣象、農機、農技等多部門聯動協作,精準發布氣象信息,搶修水毀道路157處3.4公里,打通生産“堵點”。同時,組建13個技術服務隊、186個幫收幫種小分隊扎根田間地頭,從機械調配、農資採購到烘乾倉儲,全方位助力群眾搶收搶種。

  秋收期間,當地整合縣內及周邊縣區820多&收割機械,重點調度260多&履帶式收割機投入作業,組織人員對輪式收割機加裝防滑鏈、更換寬輪胎,確保機械順利進地。6個糧食烘乾中心滿負荷運轉,積極對接客商,暢通銷售渠道,保障秋糧收得進、烘得幹、賣得好。

  在秋種環節,面對前期播種期推遲的不利影響,靈&縣精準施策保障冬小麥播種。免費投放晚播麥種50噸,調配精量播種機110多&加快播種進度;提前儲備2000多噸種子、化肥等農資,開通運輸綠色通道並提供上門配送服務。

  設施蔬菜添活力大棚里長出“致富果”

  在糧食生産穩步推進的同時,靈&縣設施蔬菜産業也迎來采收季。走進靈&縣新開鄉寺溝村的共富産業園,一座座標準化大棚排列整齊,棚內香菜、甘藍、蘿蔔等蔬菜長勢旺盛,農戶們正忙碌地采收。

  “我們新引進的蘿蔔品種清脆甘甜,甘藍緊實爽脆,一上市就供不應求,不僅縣城的超市、牛肉麵館紛紛訂購,還遠銷西安各大市場。”靈&縣新開鄉梁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郭文忠一邊打包一邊算起增收賬:每棚蘿蔔産量約2500公斤,産值可達1.8萬元;甘藍每棚産量1500多公斤,能賣1萬元左右;香菜每棚約350公斤,收入約1.2萬元。預計到年底,每個村集體經濟可增收4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靈&縣堅持把設施蔬菜産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産業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達溪河川區設施蔬菜創新融合發展産業園區、黑河川區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園區功能區劃,通過多茬連産模式,種植設施蔬菜4550畝。同時,大力推進蔬菜加工産業發展,實現了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發展。

  科技賦能促發展鄉村振興譜新篇

  無論是糧食生産還是蔬菜種植,科技賦能都是靈&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在冬小麥種植中,靈&縣堅持把種業振興作為推動糧食豐産增收的關鍵抓手,採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等模式,先後研發培育優質高産多抗冬小麥新品種5個,靈&4號、靈選6號、靈選7號通過省級審定並在周邊縣區廣泛種植,10萬畝冬小麥原料基地被農業農村部作為綠色生産典範向全國宣傳推廣。目前,靈&縣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糧食生産綜合機械化率達97%,大幅提升了糧食生産效率和産量。

  在設施蔬菜産業發展中,靈&縣推廣水肥一體化、物聯網監測等先進技術,通過智能設備實時監測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數據,精準調控作物生長條件,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還提高了果蔬産量和品質。

  當前,靈&縣正抓緊落實冬小麥冬前鎮壓、補肥促蘗、嚴防啃青等越冬管理措施,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做好小麥冬季管理,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同時,加強設施蔬菜冬季生産管理,做好大棚保溫、水肥調控等工作,保障冬季蔬菜穩定供應。

  “後續,靈&縣將繼續堅守糧食安全底線,持續壯大特色農業産業,強化科技賦能、政策扶持,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階,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靈&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於珺説。

  通訊員景潔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