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兩岸,隴原山地間蘋果園碩果盈枝。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花牛蘋果今年以68.88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9年入選“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産品覆蓋國內主要市場並遠銷國外,是農民增收“金果”。
為強化品牌保護、拓展銷售渠道、促進果農增收,天水市稅務局聚焦産業發展,精準對接需求,以政策紅利強産業、以精細服務暖民心、以合規支撐促長遠,多點發力激活助農“新藍海”。
政策滴灌+全鏈服務 築牢産業發展根基
“今年4畝蘋果收入突破6萬元,以前總擔心開票麻煩影響銷路,現在手機上就能代開發票,稅務局的同志還上門輔導,真是解決了大問題!”白家灣鄉果農王強民展示着剛開具的電子發票,滿臉笑容。
在甘谷縣,36萬畝蘋果園連成壯觀的産業長廊,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對於眾多果農而言,豐産之後的發票開具曾是棘手難題。針對這一需求,稅務部門推出“一戶式”精準輔導,把自産農産品免徵增值稅政策送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果農通過手機操作完成發票代開,實現“零跑腿、高效率”辦稅。
政策紅利的直達快享,不僅讓普通果農受益,更助力産業鏈上的企業發展壯大。甘谷縣康蘋果品公司借助免稅政策節省的資金,建成2000噸冷藏庫和日處理40噸的智能分選線,大幅提升了蘋果存儲保鮮能力和品質分級效率,讓“金果”能夠錯峰上市、賣出好價錢。從種植到銷售,從散戶到企業,稅收政策如春風化雨,全方位築牢蘋果産業發展根基。
定制指引+紅利直達 激活産業發展動能
“自産農産品免稅省下的錢,我們都投到果園管理上,給果樹上好肥、用好藥,果子品質越來越高,收入自然跟着漲!”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武正全深有感觸。
天水市麥積區作為花牛蘋果核心産區,發展勢頭強勁。當地已累計建成60個標準化示範園,培育種植企業及合作社500余戶。今年,依託天水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的實驗示範站,果園覆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得到大力推廣,讓“紅果果”的品質持續提升。
了解到種植企業在賬務處理、政策適用等方面的難點,麥積區稅務局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收集企業辦稅繳費的現實困難和意見建議,量身定制稅費優惠政策“一本通”。從政策解讀到實操指導,從日常申報到疑難解答,個性化服務讓企業能夠精準享受稅收紅利,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升級和品質提升中,為花牛蘋果在全國市場的領跑地位築牢基礎。
合規賦能+出口護航 打響品牌“金色名片”
“從家門口賣到國外,稅務部門的全流程輔導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秦安紅又紅果業合作社負責人馮宏義激動地説。該合作社的免套袋蘋果去年榮獲全國特等獎,今年1000噸優質蘋果在採摘分揀後,順利發往馬來西亞。

蘋果基地工作人員分揀包裝蘋果
隨着天水蘋果産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秦安縣高標準打造花牛蘋果有機標準化示範園,推動産業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
針對蘋果産業散戶多、賬務管理相對薄弱的特點,秦安縣稅務局組建專項助農服務團隊,深入葉堡鎮、蓮花鎮等主産區,開展“政策解讀+合規建議”專項服務,幫助合作社和企業規範賬務管理,防範涉稅風險。
從智慧果園升級到智能車間加工,從國內市場拓展到國際舞&,稅務部門的合規賦能讓天水蘋果産業發展更穩健。截至11月上旬,天水已鮮銷和貯藏蘋果276.75萬噸。
下一步,天水稅務將繼續優化舉措釋放紅利,讓花牛蘋果這張“甘味”名片更亮,讓鄉村振興致富路更寬。(王 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