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鎮原縣堅持高位謀劃、高點部署、高效推動,全力以赴“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精準施策防返貧。鎮原縣強化培訓宣傳,組織鄉村幹部、駐村幹部進村入戶線下全覆蓋宣講,通過微信交流群、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立體化宣傳,全面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和滿意度。強化監測幫扶,充分運用“甘肅一鍵申報”和防返貧監測預警幫扶管理系統,新識別監測對象182戶766人,並根據監測對象家庭具體情況、風險類別和發展需求,精準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累計落實産業、就業、醫療、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19221條,戶均5條以上。
常態幫扶守底線。教育幫扶方面,積極落實“兩免一補”、雨露計劃補助等政策,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5647人,落實資助資金2196.47萬元,控輟保學實現常態化清零。健康幫扶方面,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220個,簽約脫貧人口16.48萬人、慢性“四病”1.75萬人、“三類戶”1698戶6726人,簽約救治35種大病2435戶2435人,重點人群實現應簽盡簽、應訪盡訪、應治盡治。積極落實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住院補償3.9萬人次15770.88萬元,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三重保障後補償比例達82.92%。住房安全方面,緊盯“垣邊溝畔、行洪區域、依山而居”等重點區域,瞄準易返貧致貧戶、農村低保戶等重點人群,跟蹤開展新增危房動態監測,摸排納入改造對象402戶,目前完成農房抗震改造129戶,動態新增危房及居住窯洞改造248戶,在建25戶。飲水安全方面,堅持綜合施策,投資1.16億元實施了吳家溝水庫綜合利用、水質提升、水源保障、水管網改造等項目9個,受益農戶1.14萬戶25.59萬人,新增自來水入戶2626戶10500人,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1.5%。兜底保障方面,堅持“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6364戶43432人,特困供養對象2028戶2344人,臨時救助3389戶10739人,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76億元,對6391名特殊困難群眾組織5650名幹部進行“一對一”結對關愛,開展&&交流15495次,走訪探視9563次,落實政策、幫辦實事3870件,解決困難1110件,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多措並舉穩收入。産業幫扶上,深入實施優勢特色産業提質增效行動,積極構建“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格局,全力推進肉雞、草畜、瓜菜、蘋果、藥材五大産業集群成鏈發展。全縣完成糧食種植145.88萬畝,佔任務的109.3%,雞牛羊豬飼養量分別達到8276萬羽、27.76萬頭、77.3萬隻、28.3萬頭,種植瓜菜30.8萬畝,生産食用菌菌棒3900萬棒,鮮菌5600噸,新栽“瑞陽、瑞雪”蘋果699畝,提質改造老舊果園8115畝,蘋果面積穩定在14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8.53萬畝。就業幫扶上,組織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11.5萬人,勞務收入29.9億元,調整補聘公益性崗位351人,累計落實補貼3094人1547萬元。新認定就業工廠2家,累計達到14家,共吸納帶動就業2413人,落實獎補資金350人105萬元。

協作幫扶聚合力。東西部協作方面,聚焦特色産業提升、産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落實靜海區財政援助資金5020萬元,實施項目20個。中央定點幫扶方面,聚焦産業發展、人才幫扶、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投入幫扶資金30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9個。駐村幫扶方面,加強駐村工作管理,全面落實“四必談、三必訪”制度和駐村幹部體檢、交通補助等保障措施,確保駐村幹部安心工作。年內各級幫扶單位累計幫辦實事742件,協調落實幫扶資金862.5萬元。

示範推進促和美。鄉村建設示範行動方面,積極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推進“5155”行動與“和美鄉村”創建。2025年創建鄉村建設示範村20個,其中省級12個、縣級8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深入推進農村“八改”工程,持續提升農村路、電、網、氣等基礎設施覆蓋面,新建的195.56公里鄉村硬化路、産業路和413.3千米農網改造正在推進建設;全縣固定寬帶用戶和4G基站基本實現城區和鄉鎮街道連續覆蓋,行政村5G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今年完成國土綠化11.29萬畝。新改衞生廁所8313座,累計完成改造戶廁69234座,年底前衞生廁所覆蓋率達到80%以上。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四級處置體系,建成鄉村垃圾集中收集點22處,配備專門拉運車輛33輛、裝載機19輛,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313噸、“三堆”9102處,拆除危房危窯危廁939處、危墻殘壁等8735米,做到農村生活垃圾日産日清、鄉村垃圾箱隨滿隨拉,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鎮原融媒全媒體記者 白勇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