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決勝“十四五” 邁向“十五五”】
【從身邊變化看這五年】金川區 辣椒映紅振興路
深秋時節,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的萬畝辣椒田裏,一片火紅。飽滿的辣椒綴滿枝頭,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映照着農戶們忙碌而喜悅的身影。採摘、裝筐、運輸……一輛輛滿載“紅色珍寶”的貨車,正從這片熱土駛向全國乃至海外市場。
科技賦能,告別“靠天吃飯”
“以前種辣椒全憑經驗,施肥靠手感,灌溉效率低,打藥累死人。現在,水肥一體化系統能精準控制,無人機飛防代替人工,比早些年科學多了!”站在金川區雙灣鎮古城村連片的辣椒田邊,種植戶李小葉的感慨,道出了生産方式的歷史性變革。
“十四五”以來,金川區將科技作為打開農業現代化之門的“金鑰匙”,大力推廣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高産栽培技術,以及無人機飛防、機械移栽採摘等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曾經“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被徹底顛覆,取而代之的是精準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生産圖景。
科技的強勁驅動,結出了豐碩成果:今年,全區紅辣椒畝均産量突破5500斤,畝産值達5000元以上。
金川紅辣椒的“出圈”,同樣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地處北緯38°黃金種植帶,年均日照超2800小時,晝夜溫差達15攝氏度以上,加之富硒土壤的滋養,共同賦予了金川紅辣椒“肉厚、色艷、辣味濃郁、回味甘甜”的獨特品質。
好品質需要硬標準來守護。“十四五”期間,金川區着力完善紅辣椒標準化體系,制定生産技術規程和産品質量標準,成功獲得無公害農産品認證和“金川紅辣椒”地理標誌産品認證。這塊“金字招牌”,不僅提升了産品附加值,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鑄就了核心優勢。
鏈條延伸,“紅色産業”價值倍增
在金昌市天生興旺農副産品收購合作社的院內,火紅的“美國紅”辣椒從貨車上傾瀉而下,堆積如山。工人們熟練地進行分揀,確保每一個辣椒都品質上乘。然而,這裡的征程遠不止於“裝箱售賣”。
“我們的辣椒皮薄肉厚品質好,不光直接裝箱銷往四川、青海,還能加工成辣椒醬。”金昌市九州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貴堂介紹道,一部分鮮椒通過冷鏈物流,以最快速度抵達消費者餐桌;另一部分則進入深加工車間,經過清洗、切割、烘乾等工序,變身幹辣椒、辣椒粉等高附加值産品。
“我們不光會選育更優的辣椒品種,還要做好農田質保,把辣椒收上來再經過機械加工,既對我區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作出了貢獻,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劉貴堂的話語中充滿了信心。他的合作社所産辣椒,不僅暢銷雲、貴、川、渝、魯等地,更是遠銷韓國、日本,實現了從“土特産”到“國際貨”的跨越。
政策引領,“小辣椒”書寫“大文章”
紅火産業的背後,是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十四五”期間,金川區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抓手,錨定建設農業強區目標,為紅辣椒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優越的環境。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示範區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精心培育紅辣椒特色優勢産業。”金川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生明&&,“今後,我們將繼續強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服務,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形成基地化種植、市場化運作、訂單化銷售的良好局面,讓紅辣椒真正成為富民強區的‘致富椒’。”
在金川區雙灣鎮許家溝村,金昌市天順澤辣椒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高澤軍同樣感受着産業的蓬勃生機:“我們跟農戶簽訂單種植4200畝,每天用工200人左右,日工資180元,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戶增産增收。”這裡的辣椒因其品質色澤好,深受四川等地客商喜愛。
從零散種植到規模化發展,從單一銷售到“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全鏈條賦能,金川區的紅辣椒産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金川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生明&&:“在‘十五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加強政策引導與技術服務,推動紅辣椒標準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實現基地化種植、市場化運營和訂單化銷售,形成更加良性的産業發展格局。讓紅辣椒真正成為富民強區的‘致富椒’,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