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9 17:48:37 來源: 永昌縣融媒體中心

黨建引領破壁壘 村居融合創新路——永昌縣村居融合發展開啟新模式

2025-11-19 17:48:37     來源: 永昌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為破解城鄉“管理分割、資源分散、服務不均”難題,提高“城中村”治理水平,以提升人民福祉為根本,以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永昌縣按照“五融合三不變”的工作思路,選取河西堡鎮金河路社區與鴛鴦池村、城關鎮天繡苑社區與黃家學村作為試點,通過打破行政壁壘、整合優勢資源、優化服務供給、創新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規劃引領 開闢融合“新路徑”

  堅持試點先行,大膽探索的思路,確定城關鎮黃家學村和城關鎮天繡苑社區,河西堡鎮鴛鴦池村和河西堡鎮金河路社區作為“村居融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城鄉融合推進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為今後在有條件的村和社區開展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縣委組織部、縣委社會工作部和縣民政局聯合印發《關於探索推進“村居融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聚焦黨的領導、機構設置、職能整合、戶籍改革等8個重點,細化實施步驟和部門職責,形成同向發力、貫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城關鎮、河西堡鎮結合工作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村居融合”改革實施方案》,確保“村居融合”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組織重構 建強融合“主心骨”

  自“村居融合”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永昌縣堅持把黨組織建設作為村居融合的核心,組建成立了黃家學村與天繡苑社區、鴛鴦池村與金河路社區2個“村居融合”聯合黨委,全面整合原社區黨委所屬支部與村黨支部力量,形成“黨委統籌、支部聯動、黨員帶頭”的組織體系,以組織融合推動治理融合。目前,2個試點村聯合黨委實現實體化運行,鎮黨委副書記兼任聯合黨委書記,社區書記、村書記兼任聯合黨委副書記,村“兩委”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按照就近原則,村民小組長兼任社區網格員,實現“一員雙管、全域覆蓋”,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

  服務共享 提升融合“軟實力”

  戶籍住址“雙登記”,是全縣“村居融合”改革試點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村居融合”改革各項工作推進的基礎和關鍵。有了“雙重身份”的村民除了享有土地承包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各項惠農政策外,還可以享受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城市公共服務政策,鴛鴦池村已有91人享受城市低保,真正實現多一個身份,多一份保障。

  場地共用 打破無形“城鄉墻”

  天繡苑社區和黃家學村共同打造的文化活動中心,已成為兩區域居民休閒娛樂不可或缺的場所,村居運動會、居民講堂、主題黨日等各類文化活動持續不斷,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村居融合”後,整合村、社區原有便民服務隊伍和公共服務事項,建成便民服務大廳,統一受理、統一審核、集中辦理,實現了家門口一站式辦理的目標。村居融合改革帶來的便利,不只體現在辦事效率的提升上,更滲透在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與社區居民的距離也在悄然拉近,群眾在細微處感受到溫暖。

  “村居融合”後,社區承接了大部分村級服務職能,村委會能夠集中精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使村民享受更多的村級福利。黃家學村通過發展牦牛産業、土地託管服務、空地盤活利用等方式,跑出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的“加速度”。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0.96萬元,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39.26萬元,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家門口”不斷升級。(楊彥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