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環縣,寒意漸濃,卻擋不住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熱潮。全縣搶抓農田“卸甲”黃金期,挖掘機、推土機轟鳴不息,“小田”連片整合為“大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豐”景圖,正在環州大地徐徐鋪展。

南湫鄉花兒山村的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多&推土機、挖掘機協同作業、有序穿梭,原本零散不規則的地塊,正逐步改造為邊界清晰、平整開闊的標準化農田。
“項目總面積2200余畝,已投入13&機械進場作業,完成100余畝。”南湫鄉5標段負責人董非介紹,將力爭今年封凍前完成30%的總工程量,剩餘部分明年解凍後接續推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這項利民工程,確保按時達成施工目標。”

南湫鄉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深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通過“小田改大田”、優化基礎設施、提升土壤肥力等舉措賦能農業升級。“今年全鄉計劃實施高標準農田1.3萬餘畝,其中花兒山村6800畝,目前項目已完成招投標並全面開工。”南湫鄉花兒山村包村幹部趙彥智&&,項目建成後將惠及花兒山村100多戶群眾,全村梯田存量達8000多畝,人均約20畝,“不僅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産效益,還能充分調動群眾種糧積極性,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木缽鎮劉家垣村的建設現場同樣火熱,隨着挖掘機、推土機有序作業,零散地塊正蛻變為肥沃良田,眼前的變化讓當地群眾喜上眉梢。
“我家的幾塊地現在整合成了十幾畝的大塊田!”村民郭克寶望著忙碌的施工現場,滿是期待,“以前地塊零碎,耕種管理不方便,水毀嚴重,大型農機進不來,種地又累又麻煩。高標準農田建成後,種地省心又高效!”
“標段建設任務518.95畝,11月6日開工以來,7&機械加班加點推進,已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預計本月底全部完工。”該項目1標段負責人魏錦國介紹。
木缽鎮劉家垣村黨支部書記郭國鋒&&,“今年村裏實施的518畝項目,把小地塊變大地塊、窄地塊變寬地塊,既方便大型機械進場作業,又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助力我們端穩糧食飯碗。”

據了解,環縣始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改善耕作條件、夯實農業發展根基的關鍵舉措。2019年以來,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7.48萬畝,今年計劃新建22萬畝,年均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20萬畝。通過推動耕地“小變大、窄變寬”,進一步促進了土地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産、機械化作業,這些基礎設施升級和技術推廣,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縣糧食總産量年均穩定在42萬噸。

冬閒建設忙。隨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持續推進,昔日“零散田”正加速變為提質增效的“豐産田”。待來年春風拂過,環縣沃野之上必將迎來五穀豐登的豐收圖景,為鄉村振興築牢堅實的“耕”基。(記者: 郭海霞 沈鴻峰 航拍:尚宸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