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1-19 17:49:21 來源: 隴東報

從規模擴張到價值躍升——“十四五”以來慶陽蘋果産業發展綜述

2025-11-19 17:49:21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在黃土高原的溝壑梁峁間,133萬畝蘋果園鋪展開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圖景。這裡是甘肅慶陽——全國優質蘋果的“黃金産區”,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黃土高原蘋果産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地。

  “十四五”以來,慶陽蘋果産業以“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為引領,緊扣“品種、品質、品牌”三大核心,通過百萬畝優質蘋果基地改造提升工程,以“智慧芯片”賦能傳統種植,實現産量、效益、品牌價值的多重跨越,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硬核支撐”。

  截至2024年底,全市蘋果面積穩定在133萬畝,産量156.69萬噸,全産業鏈産值達113.4億元,一産增加值81.65億元。人均務果純收入2273元,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

環縣果農在分揀蘋果。 慶陽融媒記者 郭海霞 攝

  “一核兩區”,構建産業新版圖

  慶陽蘋果産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始於對産業格局的重構。“十四五”期間,慶陽以董志垣為核心示範帶、中南部垣面提質增效區、北部山地輻射帶動區協同發展,形成“一核兩區”的全域布局。其中,6個縣(區)躋身全國蘋果生産重點縣,建成69個産業重點鄉鎮、10個優質晚熟紅富士生産基地和25個萬畝蘋果片帶,百億級産業集群初具規模。

  今年,慶陽市早熟蘋果産量達23.3萬噸,中晚熟蘋果産量約135萬噸,産地貯藏能力65.8萬噸,商品果保鮮率超60%,形成“旺季貯藏、淡季銷售、調劑餘缺、保鮮增值”的産銷循環格局。

  産銷兩旺的背後,是産業布局優化帶來的紅利。依託産業規模優勢,全市累計建成現代矮化密植蘋果基地37萬畝,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60萬畝,成功創建寧縣國家級蘋果産業園、慶城縣省級蘋果産業園、慶城縣白馬鋪鎮市級科技示範鄉鎮和寧縣早勝鎮“三品一標”蘋果基地。

  與此同時,慶陽市堅持因園施策、適樹改造,通過品種換優、樹勢培養和精細管理,推進品種品質差異化發展,持續優化早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種結構。特別是加快推進以瑞雪為主的新優品種基地建設,蘋果品種結構更加優化。其中,晚熟品種佔比77.98%,中晚熟品種佔比15.94%,早中熟品種佔比6.08%。

  “經過多年培育,慶陽市逐步改變了一家一戶、零星分散的栽植做法,以建設高標準、現代化果園為方向,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積極推行矮砧集約栽培,不斷推動全市蘋果栽培模式轉型升級,産業集聚效應日趨明顯。”慶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通過持續引導企業、合作社、果農打綠色牌、建精細園、育精品果,未來將逐步建成國內一流的生態高端果品生産基地。

  科技賦能,驅動質效飛躍

  慶陽蘋果的蛻變,核心在於“質”的飛躍。通過品種換優、樹勢培養和精細管理,慶陽市每年提質改造果園6萬畝以上,商品果率提升至85%,優質果率達70%。瑞雪、瑞陽等新優品種的推廣,成為突破同質化競爭的“關鍵一招”。

  自2012年起,慶陽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慶城蘋果試驗示範站,建成全國首個市級“現代蘋果産業技術體系”。

  2023年以來,市財政從每年列支50萬元增加至100萬元支持技術研發,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2024年,雙方簽署《以瑞雪為主百萬畝優質蘋果基地建設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持續為産業注入科技動能。

  品種迭代是品質提升的核心,“瑞雪單品突圍”戰略的實施,讓慶陽蘋果在差異化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自主培育的蘋果新品種,瑞雪以其果肉細脆、酸甜適口、耐貯運等特性,迅速成為市場新寵。慶陽立足氣候土壤條件,近兩年來改造老舊果園12.59萬畝,推廣瑞雪新品種6.78萬畝,以瑞雪為主的新品種面積累計達到20萬畝。

  2025年産銷季,早期富士收購價穩定在3-4元/斤,瑞雪品種高達7-8元/斤,全年地頭均價同比上漲6.7%,成為果農增收的“黃金品種”。

  今年以來,慶陽市大力發展智慧果業,建成慶陽蘋果智慧産業園、蘋果産業大數據平台和數字化分選中心,推動生産、加工、流通、消費全鏈條數字化,助力果農錯峰銷售、溢價增收,為蘋果産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賦能。以蘋果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的“7+N”數字化服務模式,實現了産業全景展示、技術指導、倉儲調度與産銷對接全鏈貫通。

  從脫毒苗木培育到矮砧密植栽培,從智慧果園建設到標準化管理,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在科技賦能下,慶陽蘋果的地理優勢正轉化為産業生態優勢。

  全鏈融合,打造生態閉環

  慶陽蘋果的競爭力,源於全産業鏈的深度融合。慶陽市以寧縣和盛鎮、慶城縣白馬鋪鎮為中心,建成集貯藏、交易、信息發布於一體的物流市場。引育鏈主企業2家、骨幹企業6家,發展專業合作社376個、入社戶數2.24萬戶,家庭農場38個、果農10萬多戶30多萬人從業的大産業,一個覆蓋生産、加工、銷售、服務的生態體系已初步形成。

  慶城縣白馬鋪鎮以高戶村大掌櫃2萬噸智能氣調果庫為核心,聯動境內9家蘋果貯藏銷售企業,形成集中收購、智能儲存、精品銷售全鏈條産銷體系。2024年,全鎮蘋果總産量3.9萬噸,産值突破2.57億元,瑞雪、瑞陽、維納斯黃金等新品種蘋果,通過訂單及線上銷售溢價超20%,精品禮盒銷售佔比提升13%,帶動280余戶果農戶均增收萬元以上。

  慶陽居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3000余戶果農標準化生産。公司負責人説:“我們不僅提供種苗和技術,還通過保底收購協議,讓果農吃下‘定心丸’。”這種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與大市場緊密相連,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

  “‘十四五’以來,全市蘋果生産由單純注重産量向産質效益並重轉變,企業、合作社和果農在實踐中探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標準化、訂單式生産逐漸成為引領方向。”慶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

  産業發展的紅利最終惠及千家萬戶。據慶陽市果業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末,慶陽蘋果産量達127萬噸,全産業鏈産值62億元,到“十四五”末,産量158.43萬噸,預估産值124億元。

  目前,全市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的蘋果大戶超過10萬戶。其中,年收入過5萬元的2.44萬戶,10萬元以上的8500多戶。30萬果農通過種植蘋果實現穩定增收,蘋果産業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效益最好的鄉村支柱産業。

  品牌突圍,實現價值躍升

  品牌的崛起,是慶陽蘋果破局的關鍵。“十四五”期間,慶陽&&《慶陽蘋果品牌培育提升實施方案》,構建“甘味品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三級品牌體系,以“慶陽福地・天賜瑞果”為宣傳語,策劃實施品牌宣傳“十大工程”和培育“八大行動”,推動産業從單一營銷向品牌營銷轉型。

  品牌引領與産銷服務的融合發展,為慶陽蘋果搭建起通往全國市場的“高速路”。舉辦中國蘋果年會,整合縣(區)蘋果開園採摘等節會資源,加強與國內外産銷直採機構的合作。利用大中城市直銷窗口展示展銷慶陽蘋果,讓直銷窗口成為高端果品供應終端,全市現有直銷窗口38家。採取“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基地直採”“代理配送”和“互聯網+一件代發”等直供直營模式,開展線上線下銷售,産品暢銷20多個城市。

  據慶陽市果業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5年,慶陽蘋果再次入圍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百強榜,品牌價值達到70.52億元,位列單品前5名,躋身全國蘋果區域品牌前列,在水果單品中排名全國第11位,較“十三五”末的品牌價值19.82億元,增長率255.8%。

  在2025中國蘋果年會暨慶陽蘋果營銷大會上,慶陽蘋果以“産量穩、價格好、效益升”的突出優勢,展現出強大的産業韌性,贏得了業內專家和採購客商的認可。本次大會現場簽約金額12億元,帶動線上線下簽約總金額突破55億元,創歷屆年會新高。

  科技為翼、品牌為魂、全鏈為脈,當一顆顆慶陽蘋果從枝頭走向世界,它們不僅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書寫着黃土高原上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化、品牌化轉型的新篇章。

  (慶陽融媒記者慶陽融媒記者閆慧 通訊員黃瑞傑)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